
湯芳萍(右)走訪貧困戶
□湯芳萍
2016年3月,我受組織委派,擔任湖南省邵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入駐新邵縣龍溪鋪鎮古田村。兩年多來,我與隊員們認真落實黨的精準扶貧政策,以村為家,履職盡責,協助村支兩委幫助群眾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種養結合、產業扶貧、綜合幫扶”的新路子。
有人曾問我:“作為一個年逾五旬的女同志,為何能吃那么多苦、費那么多的心思為群眾辦事,靠的是什么?”我坦誠相告:“我是把駐村當故鄉、把村民當親人,才有使不完的勁、操不盡的心。想想看,哪個人不愛家鄉、不愛親人?為家鄉和親人辦事,哪有不盡心盡力的?”
精細識別不漏戶精準幫扶暖人心
古田村四面環山,全村516戶村民全部散居在海拔700~1300米的山上,登記在冊的貧困戶為141戶,貧困人口598人,占總人口的25%以上,屬省級貧困村。
剛到村里時,村民們三三兩兩圍著我們看熱鬧,不時有人竊竊私語:“來了個老婆婆式的隊長,能干出個啥名堂?”我佯裝沒聽見,笑著和他們打招呼。
駐村后,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貧困底數,掌握情況。所以,安頓下來的碰頭會上,我提出“精準識貧不漏戶,精確摸排不漏人”的工作要求。第二天,我帶領兩名隊員自帶水壺和干糧,翻山越嶺,開始入戶走訪摸底。每進一戶村民家,都要仔細對照戶口本、現場拍照、詢問家庭種養殖業狀況和經濟收入來源等。
當時,我患嚴重的胃腸炎疾病已有4年了,需要按時飲食和服藥。但走訪的日子里,由于經常早出晚歸,飲食無常、服藥無序,導致胃痛時常發作,拉肚子成為常事。我和兩名隊員白天忙在村里,晚上回到駐地整理資料到深夜,雙休日幾乎從未休息過,連續兩個月都沒回過城里的家。
歷經近兩個月的逐戶調查,按照扶貧政策規定,我們對村里生活困難未納入貧困戶系統的家庭做到逐一識別,“該入盡入”;把原來確定的貧困戶中有自購小汽車、商品房、經商、家庭中有財政供養人員的“四類對象”戶和經濟條件較好的進行了移除,做到“應出盡出”;對納入社會兜底保障和低保的、失去勞動能力和無固定收入來源的貧困人口、五保戶進行重新識別,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不納入。同時,還按照要求,對經識別確認的貧困戶、低保戶、兜底戶、五保戶全部在村內公示。
只有精確識別貧困戶,才能實施精準幫扶。接下來,我們又針對喪失勞動力的低保戶、兜底戶、大病致貧的特殊困難戶、學生貧困戶和有勞動能力的普通貧困戶等,分別作出實施社會保障、醫療救助、社會捐助、購買大病醫療保險、教育資金扶助、就業幫扶、產業幫扶等各種幫扶方案和措施。
記得召開村民大會宣布方案那天,村民們聽著我的“扶貧報告”,無不拍手叫好,有人甚至當場說我是“扶貧女漢子,有魄力”。那一刻,我感到特別欣慰。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點一滴總關情
駐村的日子里,我隨身帶個小本子,上面記錄著村里的“民情日記”。
村民李新求的女兒是一名在校大學生。2016年5月的一天,她在學校突然昏迷,后被確診為腦血管畸形,做了兩次大手術,除去新農合報銷的外,醫療費還花費了22萬余元,且后期康復治療還得一大筆錢。巨額醫療費像一座大山,壓得他們一家喘不過氣來,孩子也面臨輟學。我將情況向局黨組作了匯報,黨組書記、局長賀利平立即提議由局工委牽頭,向全局干部職工發出捐資救助的倡議,為李新求一家和其他3個大病村民共籌集到6萬多元愛心款,緩解了他們的經濟壓力。
村里有個30來歲的單身小伙鄧催平,2009年從湖南中醫藥大學畢業后在家閑了7年,老實巴交的父母急得束手無策。我了解情況后,給他買來醫學臨床專業書籍讓他復習,并積極為他聯系相關就業單位。2017年3月,他順利通過考試被邵陽市一家醫院聘用。
村里有20多個外來媳婦,都是此前在外打工與丈夫相識的,嫁入本村后因各種原因導致關系出現問題。得知這一情況后,我把關注村里外來媳婦的生活,當做自己扶貧的一道“附加題”來做,向全村發出了“關愛外來媳婦,營造幸福家庭”的倡議。村黨支部建立了外來媳婦登記臺賬,發動村民與她們結對交朋友,關注她們在本地的生活動態,及時調解她們的家庭矛盾,既溫暖了人心,更促進了鄉風民俗的改變。
“近山知鳥音,臨水識魚性”。我把駐村當故鄉,視村民為親人,相處的日子一長,村民們也都把我當作他們家庭中的一員,有些年長的大爺大娘平日里干脆不叫我名字了,直接喊我“閨女”。
集中民智施良策產業扶貧拔窮根
產業扶貧一直是我率工作隊進村后想要著手的重要工作。結合我的專業及市場信息優勢,根據古田村的地理條件(土含富硒)和種植模式,在廣泛調研,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我制定了以種植富硒紅薯、生姜、中藥材及特色養殖為重點產業發展計劃,在全村種植紅薯500畝;2016年春末種植中藥材60畝,并聯系、邀請專家為村民講解中藥材種植技術,積極幫助聯系產品銷售,讓種植與企業牽手,當年,村集體所有的中藥材共創收達25萬元;同時,培養種植帶頭人,成立種養合作社。
針對古田村山高路陡,不宜建規模性養殖場、不適合大規模養殖的實際,我與村支兩委干部商議,決定用扶貧資金提供一定數量的小家禽“種苗”,補貼家畜養殖購買飼料費用等方式,扶持貧困戶按照其熟悉的傳統方式分戶散養家禽、家畜。2016年,全村共投入資金15萬元,提供土雞種苗3940只、補貼養殖戶土豬131頭、肉牛92頭、山羊85頭,為積極進行養殖的貧困戶帶來直接經濟收益。近兩年來,累計為全村141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平均增收850元。
2017年底,經湖南省扶貧檢查組驗收認定,古田村已有110戶貧困家庭實現脫貧。2018年1月10日,國務院赴湘扶貧督查組對古田村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現場檢查,通過抽查走訪40家脫貧戶后,對駐村幫扶工作的評價是:定位精準,施策到位,幫扶盡心,工作務實,成效顯著。
按照脫貧攻堅實施方案要求,2018年,古田村要實現整村脫貧。面對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今年6月,我在駐村走訪的山道上不慎摔傷,造成腳踝骨折,住院治療一個月后,我就拄著拐杖回到村里。我知道,只有回到村民身邊,我心里才踏實、安然。
(作者系湖南省邵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總工程師,現為駐湖南省新邵縣龍溪鋪鎮古田村扶貧工作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