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歷史回眸。
30年前,烏蒙山深處、西南貧困帶的核心區域,剛剛建立的貴州畢節試驗區,確定了“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的試驗區主題,一個由各民主黨派知名專家學者組成的智囊團深入試驗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下,統一戰線開啟了幫扶畢節試驗區攻堅克難、挑戰貧困的新征程。
30年后,畢節試驗區生產總值從23.4億元增加到1841.6億元,貧困發生率從56%下降到8.89%,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的跨越;森林覆蓋率從14.9%提高到52.8%,實現了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跨越。
畢節試驗區就是統一戰線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試驗田。30年來,統一戰線對畢節試驗區傾力幫扶,通過決策咨詢、項目協調、投資推介、選派干部等方式,支持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教育、衛生等事業,奮力為新時代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探索新經驗。
手牽手心連心向貧困宣戰
站在果林最高處的觀察臺上舉目四望,滿目蒼翠中掩映著貴州畢節赫章縣最大的林下仿野生中藥材種植基地。綠色的邊緣,有大棚列隊而出,平鋪著一個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再往下,還有萬畝櫻桃基地和萬畝水稻基地。赫章縣平山鄉江南村村民黃學昌指向一片灰瓦白墻的民居對記者說:“那就是江南村。”他笑逐顏開,滔滔不絕地講起村子的美麗和富饒:“過去開荒種地,村里不是這家缺糧,就是那家斷炊。現在,村子里開上小車的人家也不稀奇嘍。”
江南村,被村里人稱為“同心新村”——由中央統戰部積極協調,統一戰線參與幫扶,赫章縣匹配部分資金,共投入資金1295萬元,于2012年建成。作為赫章縣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江南村每年要接待前來觀光、采摘櫻桃的游客近4萬人次。
從遠近聞名的窮山溝到如今的小康村,江南村的變化,正是統一戰線傾力參與畢節試驗區精準脫貧攻堅、助推發展的縮影。
“人窮、地乏、環境惡”曾經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貴州畢節的真實寫照。尋找擺脫貧窮落后、生態惡化、人口膨脹困境的根本出路,成為當時畢節面臨的最大難題。畢節試驗區成立以來,統一戰線充分發揮優勢,與畢節試驗區人民手牽手、心連心向貧困宣戰,積極參與試驗區各項事業建設,成為助推試驗區科學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明。據統計,30年來,統一戰線在畢節試驗區,組織986批次8356人次專家學者到試驗區考察指導工作,培訓各類人才32.9萬人次;新改擴建各類學校近200所,援建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140多個;組織召開6次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聯席會議,對參與支持畢節試驗區建設進行系統部署,共協調推動項目900多個,涉及資金1200多億元;協調國家有關部委加大支持畢節試驗區政策力度,共出臺28個支持畢節試驗區加快改革發展的差別化政策,促成了鐵路、公路、電廠、機場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
數字的背后,凝聚著統一戰線各界人士與中國共產黨同甘共苦、同心協力、同舟共濟的一片赤誠。
傾力幫扶展現真擔當
走進大方縣達溪鎮中心衛生院,漂亮的綜合大樓躍入眼簾。8年前,這個鄉鎮衛生院僅有2個科室,21名醫務人員,就醫環境差,附近的居民不愿意來看病。后來,農工黨中央投入近80萬元幫助衛生院進行科室改造,之后陸續又投入近200萬元支持衛生院更新醫療設備,改造醫院環境。達溪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周開說:“在農工黨中央的大力幫扶下,我院設立了外科、婦幼保健科、中醫科、婦產科、急診科、公共衛生科等科室,可獨立完成疝氣、痔瘡、剖宮產、闌尾炎等手術,能提供覆蓋8萬人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大方縣是農工黨中央定點幫扶縣,農工黨中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協調各方資金,打造“同心·助醫”工作品牌,幫助大方縣完成32個鄉鎮309個村衛生室的標準化規范化改造。為了解決鄉鎮衛生院醫生學歷職稱低、知識結構老化、臨床經驗欠缺等問題,2014年10月,農工黨中央決定在畢節試驗區開展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對鄉鎮、縣醫院醫生進行系統培訓,并引導優秀的全科醫生到基層服務,助力醫改、惠及民生。
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是民主黨派的獨特優勢。30年來,在協力推進畢節試驗區建設的同時,各民主黨派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形成了一批叫得響、影響大、口碑好的幫扶品牌。與“同心·助醫”同樣的幫扶品牌還有民革中央“同心·博愛”、民盟中央“同心·明眸”“燭光行動”、民建中央“同心·思源”、民進中央“同心·彩虹行動”、致公黨中央“同心·致福”、九三學社中央“同心·智力行”等。
涓涓細流,匯聚成河。30年來,統一戰線緊扣畢節試驗區民生,傾心為畢節試驗區發展想實招、鼓實勁、辦實事,深入開展職業培訓、興教辦學、捐資救災、扶危濟困等社會服務,為協調推動畢節試驗區發展做了許多實事好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同心譜寫促發展華章
清晨,畢節試驗區七星關區碧海陽光城,工人和機器正繁忙作業。在此起彼伏的施工聲響中,一個嶄新的小區拔地而起。作為恒大集團援建七星關區的易地搬遷項目,占地面積798畝、建筑面積共計77萬平方米的碧海陽光城,自2017年8月開工以來,各項工程建設順利推進,預計今年內將陸續迎來2.8萬名“主人”入住。
畢節是我國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區,重重大山,坡陡地貧,阻斷了山里人的夢想,限制了致富的腳步。苦日子難熬,就要思變,人要搬出大山,同時心也要從山里搬出來,人心要安,不僅要安居,更要樂業。
在大方縣慕俄格景區北部的奢香古鎮,由恒大集團投資11.6億元打造的大方縣易地搬遷安置項目,被打造為一個集“旅游、觀光、體驗、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為一體的特色古鎮,成為國家3A級景區,已經入住和即將搬遷入住1.2萬名群眾。而在整個畢節試驗區,恒大集團將共計投入35億元,和當地政府一道,共同參與到各縣區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中,在10個縣區建設9個移民搬遷社區、50個恒大新村和1個奢香古鎮,共解決4.2萬戶、18.4萬貧困群眾的搬遷問題,同時每戶配建蔬菜大棚、肉牛養殖、鄉村旅游等2個以上產業項目,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
像恒大集團一樣,傾情幫扶畢節試驗區的民營企業還有很多,雪榕集團、炬晟集團、開明投資公司、朗月集團……這些民企響應號召,匯聚成一條統一戰線與貧困山區密切合作、同心同建、助推發展的“大江”,充分發揮自己的資金、技術、市場等優勢,根據當地資源特點,重點發展一批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游則游的特色產業,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會,重點解決一批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正成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新的動力。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總是在新的奮斗里書寫。潮平岸闊帆正勁,不忘初心再出發。當前,以凝聚各方力量,長期共同支持一個貧困地區為形式的“畢節經驗”,正日益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統一戰線正在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大道上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