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康勁 通訊員李麗)1月10日,“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正式上線運營,該省有關部門希望借此加速中藥材交易流通,突破傳統交易瓶頸。
甘肅是我國中藥材主產區和藥材主產地,種植面積達435萬畝,年產量超過115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在中醫藥常用的130多個中藥材品種中,當歸、黨參、黃芪產量占全國80%以上,有18種中藥材品種獲得國家原產地標志認證。但是,受生產技術水平較為落后、缺乏生產管理規范等因素的影響,甘肅的中藥材多年來卻面臨著“大產量、小產業”的尷尬。
此次上線的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是一個集交易、交收、倉儲、物流、檢測、融資、質量追溯服務于一體,運用全新的“互聯網+中藥產業+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的服務平臺,可以有效解決產業上下游客戶信息不對稱、商品質量不確定、買賣難、融資難、違約多、交易成本高的問題。甘肅省副省長李斌表示,中藥材“觸網”不僅可以有效加速中藥材流通,突破傳統交易瓶頸,更是助力甘肅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爭取行業話語權、實現產業扶貧的“良方”。
據悉,目前這個交易中心線下實體市場年交易量60萬噸,交易金額180多億元,今后通過線上平臺的輻射帶動,通過線下渠道與線上平臺的無縫對接,讓上下游能夠“零成本、零距離、零時差”共享信息,不僅可以為上下游客戶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易服務,提高中藥材流通效率,還將利用中藥材倉儲物流現貨市場交易優勢,構建云倉服務體系,建設物聯網和產業鏈服務平臺,預計將實現線上年交收量達到100萬噸。
甘肅省商務廳副廳長馬相忠表示,“必須破除瓶頸,把中藥材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培育大型藥企,實施龍頭帶動。” 據了解,依托這個交易中心服務平臺,甘肅將整合中藥材產業網絡信息資源平臺,開發匯總中藥材產業鏈信息渠道,探索建立新型產業模式與政策扶持模式,建立中藥材產業信息生態圈,制定相關扶持政策,維護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和秩序,在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全面提升政府現代化管理水平。
上線運營后,甘肅省中藥材交易中心還與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簽訂藥材價格指數發布協議,讓該指數成為中藥材市場的一個“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