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同9月23日電 “前些年家里種了20畝玉米,一年也就只有萬把塊錢收入。今年俺家種了6畝火山紅馬鈴薯,估計掙3萬塊錢不成問題。”9月22日,大同市云州區上莊村56歲的劉大爺高興地向大家介紹。
9月6日,2019云州區農民豐收節暨火山農產品扶貧促銷會上,一款名叫火山紅的馬鈴薯引起眾多游客青睞。個個圓溜溜、紅潤潤,煞是好看,前來品嘗、詢問、購買的人絡繹不絕。
優質的土壤、晝夜溫差大的氣候,賦予云州區發展馬鈴薯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今年春天,上莊村村社一體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火山紅”馬鈴薯,預計畝產可達2500公斤。目前該合作社種植馬鈴薯400畝,村民個人種植300畝,預計總產可達150萬公斤。
今年以來,云州區把打好“產業牌”作為脫貧后助力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好、優勢比較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同黃花、經濟林、小雜糧、中藥材、蛋雞養殖、鄉村休閑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強力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同時,該區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持續做大做強黃花產業。配套出臺了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等一系列扶持黃花產業發展好的措施。扶持全區44個鄉(村)社一體黃花扶貧合作社712萬元,按照1000元/畝的標準,補貼2萬畝新栽和預栽黃花;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運作模式,推動黃花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發展。目前,全區黃花總面積達到15萬畝,盛產期的黃花7萬畝,總收入達5.04億元,農民人均增收3600多元。
小雜糧是云州區又一個叫得響的特色產業品牌。目前,全區小雜糧種植面積達10萬畝,綠豆種植面積近8萬畝。其中,大同“小明”綠豆已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吉家莊鄉下西河村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紅谷小米等特色小雜糧種植,通過精細耕作和傳統加工手法,提高產量和品質,并積極發展電商銷售,每畝收入2000元以上。(來源:大同市新聞中心 馬靜波 李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