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潭鎮小木橋村、西廟村、窯臺村是天門市中醫醫院的3個掛點貧困村。今年國家扶貧日當天,該院院長王傳明一大早就帶領十多名醫護專家、志愿者,來到窯臺村開展義診服務。短短一個半小時,醫護人員就為150余名群眾進行了診療。
“幫助百姓脫貧,我們責無旁貸。”王傳明說。近年來,天門市中醫醫院扎實推進駐村精準扶貧工作,切實發揮中醫藥優勢,解決當地老百姓因病致貧、因貧致病等問題。
村里有了衛生室
“我們就在這里看病,沒有衛生室。”2015年10月,天門市中醫醫院駐村精準扶貧工作組在走訪西廟村時,村民魯大叔說,大家只能在一間設施簡陋的破舊房屋里就醫,而且藥品種類少,也不能使用醫保卡。了解情況后,天門市中醫醫院高度重視,將幫助西廟村新建村衛生室納入醫院扶貧工作議程。
扶貧工作組先后到天門市衛生計生委、黃潭鎮委等多個部門和單位爭取支持,院黨委也多次進行專題研究并到西廟村現場調研,制定建設方案。
經過多方努力,西廟村衛生室終于建成。潔白的墻壁,干凈的被褥,血壓計、紫外線燈等常規檢查、治療設備齊全。藥房內200多種常用藥品整齊地擺放在藥柜上。現在,西廟村衛生室業務用房面積達60平方米以上,治療室、配藥間、污物處理間、醫療廢物存放間“四室”齊全。
“現在村里有了像樣的衛生室,我們看病方便多了!”正在輸液的魯大叔笑著說。
為貧困戶“減負”
“貧”與“病”是因果循環的“兄弟”。工作組成員在調查走訪中了解到,3個貧困村中90%的貧困家庭都是因病致貧。
2015年以來,天門市中醫醫院先后20余次組織醫療專家深入貧困村開展義診,并免費發放常用藥品、健康宣傳資料,贈送醫療體驗卡等。對來院治療的貧困戶,該院也實行貧困戶住院自費部分全免的優惠政策。
窯臺村貧困戶老張患有間歇性癲癇,靠常年服藥控制病情。2017年12月,老張外出打工的兒子突發腎衰竭,這使本就貧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得知老張家的情況后,天門市中醫醫院安排其兒子在該院住院治療。“我們沒那么多錢啊。”患者病情嚴重,需進行換腎手術,可昂貴的治療費用讓老張愁容滿面。為了幫助老張一家渡過難關,院領導帶頭慷慨解囊,向廣大干部職工發出捐款倡議,募集資金共計1.49萬元。
天門市中醫醫院救助過許多類似老張一家的貧困戶,僅今年1~8月,該院共就免34個扶貧對象住院個人支付款項近1.1萬余元。
貧困戶有了新“親戚”
“我家現在一共養了200多只雞,附近的人都來我這兒購買雞蛋,收入好了,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啦。”正在收雞蛋的西廟村村民小兵開心地說。
小兵一家是西廟村的貧困戶,他和妻子都是殘疾人,沒有固定經濟來源,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孩子正在上學。小兵家的情況讓王傳明牽掛于心。2017年開始,在王傳明的建議下,小兵開始養雞。王傳明一方面在產業上給予小兵扶持,另一方面也承擔了他家孩子上學的生活費。“王院長真是幫了我們家大忙了!”小兵感激地說。
目前,天門市中醫醫院的工作人員已與3個貧困村的83戶貧困戶結成了“親戚”。每個月固定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了解他們的生活近況和身體健康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送去日常所需物資,讓貧困戶真正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扶貧路越走越寬闊
天門市中醫醫院不僅在醫療上幫扶貧困村百姓,還在產業上為當地百姓出謀劃策。荷沙線公路從窯臺村穿村而過,扶貧工作組便建議當地在公路一側建鋼構大棚種植草莓,整片大棚占地近60畝,吸納了周邊大量農戶就業,包括眾多貧困戶。
走進大棚,幾名工人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種植草莓苗,大家有說有笑,好不熱鬧。“家門口就能就業,好日子來了哦。”大棚內不時傳出陣陣歡笑聲。
過去每到陰雨連綿的時節,小木橋村連接村口約4公里的泥巴路就坑坑洼洼,泥濘難走。
“修,必須修。小木橋村的這條‘路’不僅是‘致富路’,更是‘民心路’。”王傳明當即決斷。在扶貧干部與施工人員的日夜奮戰下,只用了一周的時間,一條修葺一新的公路便為當地百姓帶點亮了脫貧之光。
“以前在這條泥巴路上走得小心翼翼,多虧了中醫院的大力幫助,讓我們的生產生活都便利了。”小木橋村村支書胡余慶感嘆道。
這條鄉村小路是當地百姓的脫貧之路,也是天門市中醫醫院認真貫徹精準脫貧工作精神,用實際行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縮影,該院的扶貧路正越走越寬闊。(吳軍 王銀梅 皮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