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1994年8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定點扶貧五寨縣。24年來,國家中醫藥局堅持不懈地支持五寨脫貧攻堅。先后選派掛職干部8人,引進落實各類資金,重點圍繞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中藥材產業發展以及基層教育事業等方面持續實施各類幫扶性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前辛辛苦苦種一年玉米,根本賺不到什么錢,連醫藥費都拿不出來。”山西省五寨縣中所村57歲的貧困戶張有文說,“做夢也沒想到,種植中藥材可以有這么多收入,讓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作為一名中藥材種植戶,張有文的生活變遷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五寨縣開展中醫藥扶貧的一個縮影。
五寨縣一直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定點幫扶對象。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一方面針對當地自然資源豐富、經濟落后的現狀,組織中藥專家赴該縣掛職,指導當地中藥種植和中藥產業發展,提高貧困人群收入;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對口醫療支援,并通過帶教、進修等方式,提升當地醫療水平,以幫助五寨縣如期完成脫貧任務。
如今,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正描繪著脫貧致富的美麗藍圖。
“號準脈”走中藥種植增收路
“這里的沙土地,跑水跑肥,基本靠天吃飯,一看到下雨就很開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駐中所村第一書記肖國棟自從任職后便開始關注起了天氣預報。
五寨縣地處晉西北高寒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山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五分之三,嚴重制約了農民脫貧致富。
針對這一情況,肖國棟和五寨縣副縣長王兵等扶貧干部一起調查走訪,深入林區,多次召開座談會,最終確定了種植中藥材實現“既要青山綠水,又要金山銀山”的脫貧方針,提出了中藥材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
肖國棟等扶貧干部帶領大家,依托當地中藥自然資源優勢,選擇黃芪、薄荷等優良中藥品種,大力開展中藥材種植。
“這些中藥苗都是我們從山上把野生的移栽到這里的,等長成收獲之后,再接著種下一批不同的中藥苗,我們還引入了給種苗土地保濕的技術……”肖國棟說。為了模仿野生種植環境,保障中藥材品質,減少病蟲害,肖國棟總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然而,要改變傳統的玉米等農作物種植模式并不簡單。“一開始,有很多村民都怕種了賠錢,然后我就帶頭種,后來大家看到了種中藥的好處,紛紛搶著種。”中所村村委會主任郭富生帶頭種植黃芪種苗,實現了畝產純收入3500元以上。
為進一步解決大家的后顧之憂,提高大家中藥種植脫貧的積極性,扶貧干部們提出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與五寨縣中藥材種植龍頭企業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企業與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負責以優惠價格提供種子種苗,以保護價兜底收購貧困戶所產黃芪產品。貧困戶負責提供土地和勞力,有勞動能力的優先安排在企業打工。”王兵介紹說。
如今,在中所村的四周,一片片中藥苗圃長勢喜人。2017年,中所村黃芪種植規模從2016年的18畝擴大到83畝,24戶68名貧困人口參與其中并獲益。2017年中所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00元。
“開好方” 標本兼治落實處
貧困是“癥”不是“病”,“輸血式”扶貧可用于急診,“造血式”扶貧才能防止復發。精準扶貧既要“消癥”又要“祛病”,需要標本兼治。
經過幾番“望聞問切”,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幫扶下,五寨縣將山村致貧原因細化分類,挖掘深層“病理”。一方面,五寨縣海拔高,交通不便,醫療條件有限,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比例長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長期的貧困易使村民感染“惰性頑疾”,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想勤勞致富,只想等待幫助,甚至連養老孝親的責任都推給政府。
為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扶貧工作小組注重把扶貧同扶志相結合,不但宣傳國家扶貧政策和基礎健康防病知識,更開展傳統文化和勵志宣傳,在全縣營造致富光榮、爭貧可恥、不孝可恨的輿論氛圍,在思想觀念上影響、引導貧困戶結合自身情況,自我加壓拔“窮根”。
為充分發揮干部扶貧作用,建立健全常態化定點扶貧機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德才兼備的優秀中青年干部派到脫貧攻堅第一線,組建了以掛職干部、第一書記為主,相關業務專家為輔的定點扶貧工作隊。
在財政經費方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部門預算、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中加大對定點扶貧項目的支持和傾斜力度,優先安排,從根本上突破扶貧瓶頸,把“精準扶貧”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用對藥” 資源下沉強基層
6月11~1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劃財務司、局機關紀委負責人等深入五寨實地調研并推動下一步工作。中國中醫科學院還舉辦了中藥材規范化種植與產業精準扶貧培訓會、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
“很多村民有腰腿痛、關節炎,針灸等中醫適宜技術培訓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五寨縣鄉村醫生李愛萍已經成為了一名針灸好手。
“解決基層看病難,因病返貧,因病致貧這一難題的關鍵,就在于專家資源下沉,大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中醫醫療服務水平,建設中醫人才團隊,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院長高云表示。
6月13日,在五寨縣人民醫院,由眼科醫院副院長謝立科帶領的專家團隊帶來了免費診療和帶教活動,不但幫許多患者解除了痛苦,還把中醫藥技術的種子留在了五寨縣。
“救助一個患者,幫助一個家庭,每臺白內障手術可為貧困患者節約5000余元。”眼科醫院白內障科副主任醫師周尚昆說。
“這次免費診療和帶教,讓五寨的病人得到了救治,讓五寨的醫生們得到了提高,進一步提高了我院的醫療水平。”五寨縣人民醫院院長管振孝表示。
近年來,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幫扶下,五寨縣在壯大中醫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上下功夫,按照“建立一個站,形成一支專家團隊,促進一大產業發展”的思路,全面開啟了打造“中醫藥人才洼地”與構建“中醫藥產業高地”雙向互動的良好局面。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結合扶貧攻堅任務,多次組織中醫藥專家到五寨進行中醫藥技術、中醫藥健康宣傳,著力解決基層群眾基本醫療需求和公共衛生服務需求,促進中醫藥優質資源下沉,極大地提升了中醫藥在農村的知曉率和影響力。
如今,五寨縣的中藥材種植和中醫診療水平正邁向新高度,走出了一條中醫藥強縣、富縣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