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別山區的上市公司羚銳制藥(600285.SH)正成長為產業扶貧的樣本企業。
羚銳制藥以中成藥生產和銷售為核心,業務涵蓋中成藥、化學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2000年10月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是鄂豫皖革命老區和全國橡膠膏劑藥業中首家上市公司。
上市以來,公司業績穩步發展,扣非凈利潤連續8年保持20%以上增長。近日,羚銳制藥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69億元,同比增長5.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12%。
與大多數上市公司不同,在全國人大代表、羚銳制藥實控人之一熊維政看來,羚銳從誕生起就帶有扶貧的基因。1988年,在國家科委大別山科技扶貧開發團的扶持下,羚銳制藥的前身信陽羚羊山制藥廠依靠25.8萬元扶貧貸款蹣跚起步。
始于扶貧,回饋扶貧。近年來,羚銳制藥的產業扶貧廣為外界稱道。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在新縣部分鄉鎮流轉土地示范化種植,目前有3000多畝的種植面積,直接帶動1096戶,其中貧困戶781戶。
扣非凈利潤連續8年增速超20%
總部位于河南新縣的羚銳制藥,是一家低調的制藥企業。
近日,其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69億元,同比增長5.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1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08%。
同時,羚銳制藥整體毛利率水平提升1.71個百分點至77.04%。國聯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上半年羚銳制藥主力貼膏品種穩健增長,持續深化營銷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羚銳制藥持續開展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截至7月底,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1446.2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47%,成交的最高價為8.92元/股,成交的最低價為7.19元/股,支付的資金總金額為1.18億元(不含傭金、過戶費等交易費用)。
借力資本市場,羚銳制藥穩步增長,扣非凈利潤連續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回顧其近十年財報,2009年至2018年,羚銳制藥營收從4.63億元增長至20.53億元,歸母凈利潤從2931萬元增長至2.43億元,扣非凈利潤從1715萬元增長至2.43億元,分別增長4倍、8倍和14倍。
和公司業績上漲步伐一致,公司股價也穿越牛熊,一路震蕩上行,從上市之初的3元左右,上漲到目前的8.5元左右。
產業扶貧帶動1096戶脫貧
1988年,在國家科委大別山科技扶貧開發團的扶持下,羚銳制藥的前身信陽羚羊山制藥廠依靠25.8萬元扶貧貸款蹣跚起步。上市后,雖然在外地有很多機遇,但公司還是堅持扎根老區,聚焦醫藥健康產業,履行精準扶貧的社會責任。
據了解,羚銳制藥于2008年和2016年先后成立河南省羚銳老區扶貧幫困基金會和羚銳集團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并以此為平臺參與助學助教活動,在北京大學、河南大學、鄭州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等高校設立“羚銳獎學金”。近20年來,其持續通過基金會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幫助貧困大學新生。
同時,羚銳制藥依托河南省羚銳老區扶貧幫困基金會,參與賑災和扶貧工作,通過基金會向四川宜賓長寧地震災區捐款贈物,助力宜賓震區的救災和扶貧工作;并向河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物資,用于支持河南省助殘扶貧事業。
而除了常規的捐款捐物,羚銳制藥還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從自身需要的大宗中藥材原材料入手,篩選顛茄草等藥用植物,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在新縣部分鄉鎮流轉土地示范化種植。
目前,在新縣有3000多畝的種植面積,直接帶動1096戶,其中貧困戶781戶。2016年、2017年、2018年,羚銳制藥分別納稅2.46億元、3.06億元、3.47億元,其中在新縣的納稅額約占整個縣財政收入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