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林省柳河縣亨通鎮貧困戶徐大媽總和人們講,今年她種植中藥返魂草,凈收入5000元,再加上她在公司打工的收入,她家已光榮脫貧,不再是貧困戶了。徐大媽并不是個例,吉林省目前有很多類似徐大媽這樣的貧困戶,在企業建設的中藥材產業園區帶動下,實現脫貧。
中藥材基地帶動地區脫貧
2017年,在吉林中藥材產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的大環境下,吉林省昌農實業有限公司實施中草藥扶貧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允許貧困人口每人以3畝土地入股產業園,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每年11月末,通過專業機構測產評估,公司以當年玉米產值最高價格(扣除種子、化肥、農藥等投入)分配給貧困人口,帶動貧困人口逐步脫貧。柳河縣亨通鎮貧困戶徐大媽就是受益的貧困戶。
吉林省柳河縣中藥材產業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呈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全縣發展中藥材6.8萬畝,有60多個生產品種,在本地道地中藥材人參、貝母、細辛、五味子等藥材基礎上,又發展了蒼術、黃精、蒲公英、白鮮、返魂草等許多新興品種。今年僅此一項,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2400元。
2017年,由吉林省昌農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主建的吉林長嶺國家級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揭牌,依靠長春中醫藥大學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中藥材,預計5年內種植中藥材規模達到1萬公頃,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3%。
目前,該基地主要由長嶺縣盤古合作社種植中藥材,基地覆蓋這個縣的前七號鎮以及鎮轄的三益村等5個行政村,種植中藥品種達15種,面積達55公頃。效益顯現后,將逐步吸納周邊農戶參與種植。隨著中藥材種植品種的增加,基地規模也將逐年擴大,帶動更多地區“脫貧摘帽”。
中醫藥企業到貧困地區建設中藥材基地、發展道地藥材種植、建立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模式,促進很多地區中藥材扶貧產業的發展,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藥普查數據輔助精準扶貧
在利用中藥材產業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的基礎上,吉林省還充分運用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數據為精準扶貧提供支持。
截至2016年,吉林省有52個縣完成了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并向包括靖宇縣等8個國家級貧困縣在內的各普查縣市區,提交了中藥資源普查報告。
吉林省還建設了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體系,重點開展190種中藥材的價格、流通量和種植面積等6大類的信息服務,開展中藥材質量、田間管理等10大類的技術服務,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監測站分布在中藥材主產區和集散地,監測站可為貧困地區的藥農提供中藥材種植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務。正因如此,吉林省貧困地區發展中藥材產業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通過對中藥資源普查數據進行分析,以及對中藥材產業的合理安排,吉林省還計劃從藥材、藥品、藥市、藥膳、藥養五個方面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助力扶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