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10月1日起將正式施行。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接受記者專訪,談了自己學習《中醫藥條例》的體會。
王永炎教授首先就《中醫藥條例》中肯定中西醫并重給予高度評價。他說,《中醫藥條例》第3條明確提出:"實行中西醫并重的方針,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全面發展我國中醫藥事業",體現了《中醫藥條例》的前瞻性,指明了我國中醫藥學發展的方向。聯系到目前國家的"三農"政策,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從現實國情出發,實現衛生事業改革、建立鄉鎮農村醫療體系、重建與試點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目標,就必須重視與發展中醫藥事業。中西醫并重的方針適合我國的國情,是滿足我國廣大人民群衛生保健需求的必由之路。此外,從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看,中醫和西醫也在朝著趨同的方向發展,例如現代生物信息學提出了整體的準則和辨證的準則,這就與中醫傳統理論非常地契合。
王永炎教授還重點談了中醫藥的繼承與創新及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的問題。他說,《中醫藥條例》在第4條中提出:"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這同樣是上個世紀80年代黨中央提出"中醫不能丟"精神的延續。繼承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重視繼承就意味著對傳統理論要系統學習,全面掌握,整理提高,注重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在繼承的基礎上,"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中醫藥作為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社會經濟、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協調發展,才能提高人口素質,提高生存質量,滿足社會人群對防治常見病與現代難治病的需求。今春我國SARS流行期間,中醫藥積極參與防治,并在控制病情、改善癥狀、激素減停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引起了政府與社會的重視,進一步推動了中醫藥現代化的進程。我們要通過多學科交融的科學探索,揭示中醫藥學的科學內涵,提高臨床防治水平,發揚中醫藥固有的優勢。《中醫藥條例》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并強調在中醫藥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要保持發揚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同時要積極利用現代的科技理論、方法和手段,促進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王永炎教授最后表示,《中醫藥條例》中涉及中藥的內容不多,僅在第2條中規定:"中藥的研制、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執行。"鑒于目前社會人群十分關注中醫學"治未病"的理念和對亞健康的干預,對于中藥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就顯得愈加重要。實際上,我國可持續產業化利用的中藥資源是不足的,中藥材的道地性和炮制加工是我國獨具知識產權的優勢領域,這兩方面都亟待加強保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