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工作動態  
      郵箱 微信
       
       
        (工作動態)  
      首頁   政策文件工作動態關于我們
       
       
      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與監督司 > 工作動態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試行)
      時間:2006-08-11 00:00:00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06〕10號),加強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與運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社區衛生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指在城市范圍內設置的、經區(市、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登記注冊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

             第三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具有社會公益性質,屬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第四條  衛生部負責全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區(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   服務功能與執業范圍
         第五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對象為轄區內的常住居民、暫住居民及其他有關人員。
            第六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以下公共衛生服務:
         (一)衛生信息管理。根據國家規定收集、報告轄區有關衛生信息,開展社區衛生診斷,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檔案,向轄區街道辦事處及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狀況的建議。
         (二)健康教育。普及衛生保健常識,實施重點人群及重點場所健康教育,幫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維護和增進健康的行為方式。
         (三)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預防控制。負責疫情報告和監測,協助開展結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見傳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蟲病的預防控制,實施預防接種,配合開展愛國衛生工作。
         (四)慢性病預防控制。開展高危人群和重點慢性病篩查,實施高危人群和重點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衛生服務。實施精神病社區管理,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導。
         (六)婦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產期保健、更年期保健,開展婦女常見病預防和篩查。
         (七)兒童保健。開展新生兒保健、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保健,協助對轄區內托幼機構進行衛生保健指導。
         (八)老年保健。指導老年人進行疾病預防和自我保健,進行家庭訪視,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指導。
         (九)殘疾康復指導和康復訓練。
         (十)計劃生育技術咨詢指導,發放避孕藥具。
         (十一)協助處置轄區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十二)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公共衛生服務。
           第七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以下基本醫療服務:
         (一)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護理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
         (二)社區現場應急救護。
         (三)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醫療服務。
         (四)轉診服務。
         (五)康復醫療服務。
         (六)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其他適宜醫療服務。
           第八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提供與上述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內容相關的中醫藥服務。
       
            第三章   機構設置與執業登記
            第九條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按街道辦事處范圍設置,以政府舉辦為主。在人口較多、服務半徑較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難以覆蓋的社區,可適當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或增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口規模大于10萬人的街道辦事處,應增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口規模小于3萬人的街道辦事處,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由區(市、縣)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第十條  設區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訂本行政區域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并納入當地區域衛生規劃、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須經同級政府批準,報當地省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  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立足于調整衛生資源配置,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政府舉辦的一級醫院和街道衛生院應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政府舉辦的部分二級醫院和有條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基層醫療機構通過結構和功能改造,可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第十二條  新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由政府設立,也可按照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確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舉辦者,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第十三條  設置審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征詢所在街道辦事處及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意見。
            第十四條  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須按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由區(市、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進行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同時報上一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由衛生部另行制定。
             第十五條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登記的診療科目應為預防保健科、全科醫療科、中醫科(含民族醫學)、康復醫學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有條件的可登記口腔醫學科、臨終關懷科,原則上不登記其他診療科目,確需登記的,須經區(市、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同時報上一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社區衛生服務站登記的診療科目應為預防保健科、全科醫療科,有條件的可登記中醫科(含民族醫學),不登記其他診療科目。
             第十六條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不設住院病床,現有住院病床應轉為以護理康復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區衛生服務站不設住院病床。
             第十七條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獨立法人機構,實行獨立核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其下設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一體化管理。其他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
             第十八條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是專有名稱,未經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任何機構不得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命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須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執業登記,原則上不得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名稱。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命名原則是:所在區名(可選)+所在街道辦事處名+識別名(可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命名原則是:所在街道辦事處名(可選)+所在社區名+社區衛生服務站。
             第十九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統一的專用標識,專用標識由衛生部制定。
       
            第四章  人員配備與管理
             第二十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服務功能、服務人口、居民的服務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則設置衛生專業技術崗位,配備適宜學歷與職稱層次的從事全科醫學、公共衛生、中醫(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等專業的執業醫師和護士,藥劑、檢驗等其他有關衛生技術人員根據需要合理配置。
             第二十一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具有法定執業資格。
             第二十二條  臨床類別、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注冊相應類別的全科醫學專業為執業范圍,可從事社區預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診療,不得從事專科手術、助產、介入治療等風險較高、不適宜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的專科診療,不得跨類別從事口腔科診療。
             第二十三條  臨床類別、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全科醫學工作,申請注冊全科醫學專業為執業范圍,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一)取得相應類別的全科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經省級衛生、中醫藥行政部門認可的相應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并考核合格。
          (三)參加省級衛生、中醫藥行政部門認可的相應類別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
          取得初級資格的臨床類別、中醫類別執業醫師須在有關上級醫師指導下從事全科醫學工作。
             第二十四條  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需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有關專業的醫護人員(含符合條件的退休醫護人員),依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有關規定,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注冊的區(市、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可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相應專業的臨床診療服務。
             第二十五條  社區衛生技術人員需依照國家規定接受畢業后教育、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等職業培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在區(市、縣)及設區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支持和組織下,安排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大中型醫院、預防保健機構進修學習和培訓,參加學術活動。各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創造條件,使高等醫學院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全科醫學工作的有關醫學專業畢業生,逐步經過規范化培訓。
             第二十六條  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實行定編定崗、公開招聘,簽訂聘用合同,建立崗位管理、績效考核、解聘辭聘等項制度。非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自主用人制度。
             第二十七條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要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恪盡職守,遵紀守法,不斷提高業務技術水平,維護居民健康。
       
            第五章  執業規則與業務管理
             第二十八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執業,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規范,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預防服務差錯和事故,確保服務安全。
             第二十九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須建立健全以下規章制度。
         (一)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
         (二)人員崗位責任制度。
         (三)人員聘用、培訓、管理、考核與獎懲制度。
         (四)技術服務規范與工作制度。
         (五)服務差錯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務質量管理制度。
         (七)財務、藥品、固定資產、檔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九)社區協作與民主監督制度。
         (十)其他有關制度。
             第三十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須根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履行提供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職能。
             第三十一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檔案,保護居民個人隱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關閉、停業、變更機構類別等情況下,須將居民健康檔案交由當地區(市、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妥善處理。
             第三十二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嚴格掌握家庭診療、護理和家庭病床服務的適應癥,切實規范家庭醫療服務行為。
             第三十三條  區(市、縣)及設區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信息平臺,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本地有關大中型醫療機構專科設置、聯系方式等轉診信息,支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中型醫療機構建立轉診協作關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限于設備或者技術條件難以安全、有效診治的患者應及時轉診到相應醫療機構診治。對醫院轉診病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醫院建議與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隨訪、病例管理、康復等服務。
             第三十四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中醫藥(含民族醫藥)服務,應配備相應的設備、設施、藥品,遵守相應的中醫診療原則、醫療技術標準和技術操作規范。
             第三十五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在顯著位置公示醫療服務、藥品和主要醫用耗材的價格,嚴格執行相關價格政策,規范價格行為。
             第三十六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配備與其服務功能和執業范圍相適應的基本藥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藥品,須嚴格執行藥品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從具有合法經營資質的單位購入。嚴禁使用過期、失效及違禁的藥品。
       
            第六章  行業監管
             第三十七條  區(市、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日常監督與管理,建立健全監督考核制度,實行信息公示和獎懲制度。
             第三十八條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所、站)、專科防治院(所)等預防保健機構在職能范圍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所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進行業務評價與指導。
             第三十九條  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建立社會民主監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將接受服務居民的滿意度作為考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業績的重要標準。
             第四十條  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評審制度,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建設。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和中醫藥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由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Copyright@2006 www.xptnr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你懂得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2018中文字幕6| 免费看片aⅴ免费大片| 国产又大又粗又长免费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另类| 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黄a级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色司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丁香六月婷婷在线| 日韩三级免费观看| 亚洲毛片在线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女人与禽交视频免费看|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色天使色婷婷丁香久久综合|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91在线丨亚洲| 女老丝袜脚摩擦阳茎视频 | 热re99久久国产精品| 四虎影视免费在线| 黄乱色伦短篇小说h| 国产精品婷婷久青青原| av2021天堂网手机版|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妻av一区二区软件| 最近高清日本免费|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爱豆传媒视频在线网址最新| 含羞草实验研所入口| 香港黄页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天堂影院www陈冠希张柏芝| 三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