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醫藥發〔2010〕2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中醫藥防治傳染病
臨床科研體系建設方案(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局各直屬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中日友好醫院: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落實《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在衛生應急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通知》(國中醫藥發〔2009〕11號)要求,發揮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特色優勢,強化科研工作對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的支撐作用,我局決定加強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體系建設?,F將《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體系建設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單位)實際情況貫徹落實。
有關進展情況或遇到的問題請及時向我局相關部門反饋。
聯系人:科技司 王思成(010—65914971)
醫政司 邴媛媛(010—65955519)
二○一○年二月四日
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體系建設方案
(試 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在衛生應急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通知》(國中醫藥發〔2009〕11號)要求,為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強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體系(以下簡稱臨床科研體系)建設,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意義
隨著社會環境、生活方式和疾病譜的轉變,新發、突發傳染病對人們健康的威脅日益凸顯;而中醫藥以其整體觀、辨證論治,在面對不明原因的突發、新發疾病時,顯示出獨到的優勢。建立臨床科研體系,對于支撐和提升這種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建立臨床科研體系是保障臨床科研同步實施,為中醫藥臨床救治提供相應平臺的重要舉措;是理論結合實踐,探索中醫藥應急臨床科研工作模式和機制的重要舉措;是整合資源,構建中醫藥防控急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平戰結合,形成一支穩定的臨床、科研、文獻、預警預測等各方面的中醫藥專家隊伍的重要舉措;也是發揮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獨有優勢,提高我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重要舉措。
二、指導思想
臨床科研體系建設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遵循“轉觀念、建體系、創機制、育隊伍、升能力、見實效”的基本思路,以提高中醫藥應對傳染病的臨床防治能力為核心,促進臨床與科研工作同步展開,促進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為中醫藥應對傳染病的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方法、人才隊伍、平臺基地和模式機制保障,進一步發揮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特色和優勢,提高對人民健康的貢獻度。
三、工作思路及原則
臨床科研體系是依托相關傳染病防治和科研機構,結合各方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力量共同組成的整體化網絡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在堅持“臨床科研結合、中西醫結合、平戰結合、繼承創新結合、管產學研用結合”的原則下,以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為主要防治和研究力量,以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實踐為基礎,以臨床科研一體化信息服務和管理系統平臺為依托,通過決策調控系統、專家保障系統、臨床科研系統的良性整體運行,及時總結并不斷優化中醫藥臨床救治和預防方案,客觀評價中醫藥防治效果,科學研究解決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不斷促進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特色優勢發揮和能力提升。
四、職責任務
臨床科研體系包括決策調控系統、專家保障系統、臨床科研系統。決策調控系統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地方各級衛生、中醫藥管理部門成立的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領導小組共同構成;專家保障系統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專家委員會、各?。▍^、市)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專家組及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學術專家委員會共同構成;臨床科研系統以由全國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為主體,結合相關中醫藥臨床和科研資源共同組成。
(一)決策調控系統
1.國家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領導小組
(1)按照國家相關傳染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工作要求和國家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的總體部署,研究制定臨床科研體系的建設規劃。
(2)協調衛生部、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保障和促進臨床科研體系健康發展和有效運行的相關政策。
(3)建立與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相關組織和單位的溝通、協調工作機制。
(4)組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專家委員會并建立專家庫。
(5)組織實施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相關醫療和科研項目,確立項目標、任務及承擔單位。
(6)對各?。▍^、市)中醫藥應對傳染病的科研組織、臨床救治、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建設等工作進行宏觀指導和運行監督。
2.各省(區、市)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領導小組
(1)組織落實本地區臨床科研體系的建設規劃及各項政策。
(2)組建本地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專家組。
(3)建立完善本地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組織協調工作機制。
(4)組織實施本地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救治工作。
(5)負責本地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相關醫療和科研項目具體組織實施、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建設等工作進度和質量的監管。
(二)專家保障系統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專家委員會
(1)負責為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相關戰略規劃和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咨詢和建議。
(2)指導、參與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診療和預防方案的研究制定。
(3)進行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醫療和科研重大項目的宏觀指導和論證。
(4)組織有關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大科研項目的實施,并對相關工作提出咨詢意見和建議。
(5)對各地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建設工作提供業務咨詢和技術指導。
2.各?。▍^、市)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專家組
(1)參與本地區臨床科研體系建設規劃及相關政策的制定。
(2)根據國家有關精神,結合區域實際,參與制定完善本地區中醫藥應對傳染病臨床診療方案、預防方案。
(3)對本地區承擔的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相關科研項目、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臨床基地)建設等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
(三)臨床科研系統
1.全國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
(1)圍繞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重點需求,協助開展相關戰略研究并參與整體規劃制定。
(2)負責組織推進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體系的運行和建設。
(3)牽頭組織中醫藥應對傳染病臨床治療及預防技術方案的制定及修訂工作。
(4)負責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相關醫療和科研重大項目的頂層設計,并對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提供咨詢和建議。
(5)開展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相關研究工作,建立臨床科研一體化平臺操作規范,促進解決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的關鍵問題和共性技術。
(6)收集、整理、分析中醫藥預防、治療傳染病和相關科學研究等方面信息,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和建議。
(7)圍繞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工作重點和基層需要,提供技術指導,組織人員培訓,開展學術交流,提高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和科研能力。
(8)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9)中心設立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性工作及相關服務工作。
2.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
(1)負責本地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和及時溝通,包括收治患者的臨床信息、救治方案、當地疫情等,形成中醫藥防治傳染病信息數據庫。
(2)圍繞本地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優勢領域進行整理總結,開展理論和臨床研究。
(3)在傳染病疫情發生時,及時開展因地制宜的中醫藥診療規律和防治方案研究,并在體系統一組織部署下開展協作。
(4)通過人員培訓、學術交流、技術指導等方式,推廣科研成果,提高本地區范圍內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臨床服務能力。
3.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基地
(1)了解掌握本地區傳染病流行情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法定和新發傳染病進行醫療救治,并具備傳染病急危重癥的診治能力。
(2)圍繞確定的重點病種(3種以上),以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為核心,挖掘、整理、總結臨床經驗,制定、實施中醫診療方案,并定期對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不斷修訂優化。
(3)配備信息技術設備,建立基本工作情況、臨床與科研情況、國內外本專業學術動態和傳染病流行情況等信息資料庫。
(4)開展中醫藥傳染病臨床專業知識培訓,推廣臨床診療新技術、新方法,開展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科普教育。
(5)參加傳染病協作組的各項活動。
五、建設任務
(一)總體目標
通過5-10年建設,建立和培育一批穩定的、能夠運用中醫藥理論和技術快速反應、高效應對傳染病的臨床科研人才隊伍,專家保障隊伍和組織管理隊伍;形成有效整合資源,促進臨床科研結合,推動成果應用,有利于中醫藥傳承、知識和技術創新的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臨床科研組織模式和機制;圍繞中醫藥應對傳染病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關鍵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產出一批成果,為中醫藥防治傳染病提供有效技術方法和科學證據,豐富理論體系,促進學術發展;及時了解掌握傳染病發生發展動態,不斷探索和總結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方法和規律,有效應對新發突發傳染性疾病,努力提高中醫藥應對傳染病臨床防治能力和水平。
(二)階段目標
到2012年,初步建立中醫藥參與傳染病防治的組織機制和科研組織模式,搭建形成信息平臺和基本數據庫,產生一批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技術成果,形成若干臨床實踐性強、效果穩定可靠的中醫診療方案,初步形成臨床科研結合的中醫藥防治傳染病人才隊伍,初步建立臨床科研結合、信息交流及時、研究方法規范、科學支撐有力的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體系。
(三)建設任務
1.完善組織管理。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要健全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組織領導機制,確保與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順暢;不斷完善各級專家委員會及其工作制度;完善中醫藥參與傳染病臨床應急救治保障機制,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開展臨床科研工作。
2.建立運行機制。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要建立 “臨床與科研結合、中西醫結合、平戰結合、繼承創新結合、管產學研用結合”的臨床科研體系建設和運行機制,按照“國家部署,省局協調,專家指導,中心組織,單位負責” 的職責進行組織管理。
3.暢通信息渠道。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協調建立中醫藥防治傳染病信息溝通方式和機制,及時匯總全國各地區有關臨床科研信息,形成數據庫和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應急信息快速傳遞、研究數據詳實有據、體系各方資源共享。
4.開展科學研究。重點研究室建設單位要按照肯定療效、規范標準、發現機理的重點任務,明確優勢領域,開展相關臨床、藥物篩選等研究,解決臨床防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為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一線救治和預防提供科技支撐,深入開展高水平的多中心研究,提供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同時系統梳理各地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經驗和理論,開展基礎性、培育性研究;在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基礎上總結提煉,進一步豐富中醫藥防治疫病理論。
5.開展臨床救治。臨床基地建設單位要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特色和優勢,開展醫療救治,制定實施中醫藥診療方案,并定期對實施情況進行總結評估,不斷修訂優化診療方案,不斷提高救治水平。
6.組建人才隊伍。各地中醫藥管理部門要組建中醫藥應急救治的一線、二線專家隊伍,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傳染病防治的臨床能力和科研素質。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加強對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工作的組織領導,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將中醫藥納入衛生應急體系總體規劃;中醫藥管理部門要建立本地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領導管理機制;相關建設單位要完善中醫藥參與傳染病的應急救治和科研組織機制。
(二)人員保障
各地中醫藥管理局部門要制定相關措施,積極吸納各方面專家參與到本地區傳染病防治臨床和科研各環節工作;各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建設單位要制定鼓勵臨床及多學科人員開展科學研究的制度。
(三)經費保障
體系建設和運行資金由中央和地方、依托單位共同承擔。中央經費主要為引導性經費,保障基本科研活動的開展。各地在制定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等相關規劃、安排信息系統和機構建設、組織人員培訓及安排衛生應急經費和物資儲備時,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證。相關建設單位要為開展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和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儀器設備、物資儲備等財力物力保障。
(四)制度保障
各地中醫藥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本地區中醫藥應對傳染病聯合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促進臨床科研體系有效運作的相關政策,逐步建立臨床科研協作制度、信息溝通制度、人員培訓制度、成果推廣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