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英等5名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在廣西建立國家藥用植物基因庫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國家高度重視中藥材生產,《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一系列法規文件,為中藥資源保護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近年來,我局圍繞藥用植物資源和產業創新發展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組織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
自2011年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來,我局支持全國31個省(區、市)2115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摸清中藥資源本底,并初步建成中藥資源保存體系,在20個省(區)建設了28個繁育基地,實現對120種中藥材的種子種苗進行繁育生產;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普查中收集的種子種苗1.4萬多份,并建設了31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圃。廣西積極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探明的中藥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基礎。目前已完成廣西壯族自治區75個縣的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掌握了已普查區域的資源現狀;支持開展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2015年建立了五指毛桃、功勞木、兩面針、雞血藤和白芨等5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堅持對珍稀瀕危、道地中藥材的繁育和種質資源保護,從源頭上保障藥材質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立了省級中藥民族藥原料質量監測技術服務中心,在玉林市、靖西市、環江縣、恭城瑤族自治縣建立了4個動態監測站,形成實時掌握藥材的產量、流通量、價格和質量等變化趨勢的長效機制,提升中藥民族藥產業信息化水平和服務能力;開展了與中藥民族藥資源相關的傳統知識情況的調查,加強中醫藥民族藥傳統知識保護。
二、實施中藥標準化項目
2015年,我司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實施了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中藥標準化”專項,支持全國105家中藥企業59個中成藥大品種和101種常用中藥飲片開展種子種苗、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全鏈條質量標準體系建設。通過中藥標準化專項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和提升中藥材種質資源質量控制技術標準,推動構建中藥質量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實現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提高全過程質量控制水平,促進中藥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同時,開展“常用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成藥標準實物庫和基因庫”“化學成分庫和種質基因庫”等中藥標準化支撐體系建設,加強中藥材基因保護,保存生物多樣性,確保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種質基因庫擬針對本次中藥標準化項目中相關藥材開展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收集、標準化處理、種質入庫及保存技術攻克與提升等工作;進一步更新和完善相關保存設施,全面提升保存質量和保存水平;推進種質資源信息標準化和電子化,建成面向大眾開放式的中藥材種質資源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中藥質量標準化研究、標準制定、質量監督及大眾查詢等提供可靠的種質基因及資源標準化信息服務的強大能力。
三、加快道地藥材目錄制定
我局配合農業農村部編制并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引導中藥材有序生產和規范化生態種植,同時,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從科學角度出發,深化道地藥材品種、基原、產區等相關研究,正本清源,加強道地藥材保護。
四、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中藥材生產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中藥材發展,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按照中央的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把中藥材發展納入農業結構調整之中,統籌謀劃,強化指導,有序推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優勢產區初步形成、科技水平穩步提升。
下一步,我局將結合廣西已有工作基礎,協同國家有關部委,大力發揮科技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開展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繼續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藥資源“家底”;加快制定道地藥材目錄,充分結合現代研究和傳統用藥,遴選優質中藥材,并做好保護、研究和利用工作,推進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同時配合農業農村部積極推進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研究并推廣中藥材精準作業、生態種植養殖、機械化生產和現代加工等技術;繼續推進中藥標準化項目工作,加強中藥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會同有關單位,指導各地加強育種創新,加快建設一批標準高、規模大、質量優的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道地藥材生產基地,提高道地藥材供應能力。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