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平等2名代表:
您們提出的關于懇請國家層面加大對中醫藥發展支持力度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道地藥材資源保護和生產管理
(一)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自2011年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來,我局支持全國31個省(區、市)2115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摸清中藥資源本底,并初步建成中藥資源保存體系,在20個省(區)建設了28個繁育基地,實現對120種中藥材的種子種苗進行繁育生產;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普查中收集的種子種苗1.4萬多份,并建設了31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圃,加大了中藥資源保護力度。按照《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要求,2018年12月,我局配合農業農村部編制并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引導各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深入開展道地藥材野生資源保護、優良品種選育、生態種植等基礎研究,保障野生資源永續利用和藥材的優質生產。同時,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從科學角度出發,深化道地藥材品種、基原、產區等相關研究,統籌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等工作,推動優質中藥材種植。下一步,我局將探索建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發展長效機制,并會同農業農村部繼續引導各地推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提升道地藥材供應能力。一是加強基礎研究。深入開展道地藥材野生資源保護、優良品種選育、生態種植等研究,保障野生資源永續利用和藥材的優質生產。二是選育優良品種。保護利用道地藥材種質資源,組織科研單位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推進特色品種提純復壯,加快選育一批道地性強、藥效明顯、質量穩定的新品種。三是提高生產能力。加快建設一批標準高、規模大、質量優的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道地藥材生產基地,提高道地藥材供應能力。
(二)建立道地藥材標準體系。2015年起,我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實施了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中藥標準化”專項,重點支持了101種中藥飲片和59種中成藥開展從種子種苗、中藥材到中藥飲片的全過程質量標準體系研究,推動制定種子種苗、中藥材、中藥飲片的行業標準,其中支持沉香、穿山甲等貴重藥材研究工作,推動從中藥材種植(養殖)、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管理,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同時,開展“常用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成藥標準實物庫和基因庫”“化學成分庫和種質基因庫”等中藥標準化支撐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和提升中藥材種質資源質量標準,規范中藥材種植,促進中藥材保護和合理利用。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實施的《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加強中藥材種植(養殖)培育技術標準制定,建立中藥道地藥材標準體系,加強對中醫藥領域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做好《指導意見》貫徹落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健全中藥標準化支撐體系,繼續推動中藥全產業鏈質量控制和質量追溯的標準化體系,加快發布道地藥材目錄,推進優質中藥材種植,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開展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建設。2015年、2016年,我局通過公共衛生專項資金支持54家單位開展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建設,搶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藥飲片炮制方法及技藝,聚集和培養一批炮制人才,建立中藥炮制技術信息庫和知識保護體系,促進現代中藥飲片企業對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繼承吸收和創新推廣。下一步,我局將啟動第三批炮制基地建設工作,進一步促進前期研究成果的生產轉化,積極協調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研究設立中藥炮制傳承人補助和科研獎勵資金。
(四)關于將道地中藥材種植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范圍。目前,中央財政鼓勵保險機構和地方政府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探索開展中藥材種植保險等地方特色險種,有條件的地方可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等支持,以建立多層次的農業保險體系,滿足農戶多樣化的農業保險需求。
二、弘揚中醫藥文化方面
一是推動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申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經過多方積極努力,我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于2018年11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0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二是促進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傳承發展。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要求采取多種措施推動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運用。“隆順榕衛藥制作技藝”“六神丸制作技藝”“東阿阿膠制作技藝”等7項中藥炮制類項目已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通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支持傳統醫藥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52萬元,并給予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2萬元的傳習補貼。目前,已有137項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已認定132名傳統醫藥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三是推動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傳播工作。文化和旅游部通過舉辦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非遺博覽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等全國性的品牌活動,培育全社會保護非遺的自覺意識,廣泛邀請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參與。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強與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的協作配合,認真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醫藥法,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為保護傳承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繼續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推動其在當代實踐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