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工作動態  
      郵箱 微信
       
       
        (工作動態)  
      首頁   政策文件工作動態關于我們
       
       
      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綜合司 > 工作動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148號建議的答復
      時間:2019-09-05 16:23:12
      國中醫藥建字〔2019〕69號

      張滌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培養中醫藥人才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對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作出明確部署。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教高〔2017〕5號),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符合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和學科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從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建立健全畢業后教育制度、完善繼續教育體系、加強師承教育等四個方面提出了16條改革舉措,全面推進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一、關于給予高等醫學院校更多自主權,自主招生的建議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高等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持續深化,教育質量不斷攀升。為進一步選拔具有中醫藥學科特長和發展潛質的優秀人才,中國藥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在教育部指導下,開展了具有中醫特色的自主招生工作。在中醫藥相關領域具有培養潛質或高中階段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取得優異成績,且符合高校其他報名條件的考生,可申請參加相關高校中醫藥專業自主招生,考核通過并獲得自主招生資格后,高考成績達到高校要求的可被錄取。通過自主招生,一批有志于從事中醫事業、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獲得了更多展現才能、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提升了中醫藥人才隊伍的整體競爭力。

        二、關于中醫藥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取消外語”的建議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具有良好的外語能力,對于研究生獲取本學科最新學術成果,掌握學科發展動向,提升對外學術交流水平,擴大學科研究視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研究生招生考試是選拔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設置外語科目,可有效引導考生打好外語基礎,既有利于提高我國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質量,也有利于增強我國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國際視野和競爭力,因此,當前暫不宜取消全國研究生英語統一考試。同時,為避免因外語等個別科目達不到“國家線”而無法參加復試現象的發生,研究生招生中還特別建立了“破格復試”制度,即對外語等個別初試公共科目成績略低于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但專業科目成績特別優異或在科研創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現的考生,招生單位可允許其破格參加第一志愿報考單位第一志愿專業復試。

        三、關于中醫藥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增加對國學、醫古文、中醫經典等的考核”的建議

        研究生招生考試實行初試、復試相結合的模式,初試采取國家統一命題與招生單位自主命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復試由招生單位自行組織。招生單位在研究生考試招生工作中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可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學科培養目標等自主在初試自命題考試或復試中增加對國學、醫古文、中醫經典等內容的考核,加強中醫藥相關學科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

        四、關于注重中醫藥文化的傳授,強調中醫藥經典傳承的建議

        中醫藥學植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發展直接影響中醫學及其醫德的發展水平。中醫經典是中醫學理論體系、臨證經驗、診療方法的代表,包含眾多的中醫經方,對現代中醫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是中醫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局聯合教育部印發了系列文件,加強中醫經典課程教育?!陡叩葘W校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置基本要求(試行)》(教高廳〔2008〕3號)明確規定把中醫經典類課程作為中醫專業的主要課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專業(試行)》(教高〔2012〕14號)要求掌握中醫經典理論、中醫養生和保健等基本知識,并明確提出在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中醫學基礎、中醫經典等課程?!蛾P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教高〔2017〕5號)明確提出要推進中醫藥課程內容整合與優化,構建以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經典課程為根基,以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2018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中醫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中西醫結合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要求在課程計劃中開設《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中醫經典課程。2017-2018年,《黃帝內經》《中醫診斷學》等15門中醫經典課程獲評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通過中醫經典課程建設,一大批名家大師走上課堂,向學生傳授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提升了中醫藥教育教學質量。

        下一步,我局將聯合教育部推動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探索開展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面向中醫藥類專業在校學生、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人員和在職在崗中醫藥人員開展不同等級的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推動中醫經典類課程教學,筑牢中醫藥人才中醫經典基礎。

        五、關于加強中醫藥院校師承教育的建議

        近年來,中醫藥院校遵循中醫藥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充分發揮中醫藥師承教育特點與優勢,探索實踐現代中醫藥師承教育新模式。一是深入開展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初步形成了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如“院校—師承—家傳”三位一體的中醫臨床型人才培養模式;以跟師學習、注重經典、“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為特點的“院校—師承”人才培養模式;以院校—師承教育為主,結合學術流派傳承為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等,通過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的深度融合,培養了一大批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二是支持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在職攻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2008年,配合原人事部等部門出臺了《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管理規定(試行)》(國人部發〔2008〕32號),并對第四批、第五批繼承工作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銜接給予了相關政策支持,分別納入2008、2012年在職人員攻讀專業學位招生、培養工作。據統計,在第四批全國繼承工作中,250人獲得博士專業學位,344人獲得碩士專業學位,獲得學位人數分別占攻讀專業學位人數的92.2%和繼承人出師人數的57.9%;在第五批全國繼承工作中,368人獲得博士專業學位,332人獲得碩士專業學位,獲得學位人數分別占攻讀專業學位人數的84.6%和繼承人出師人數的48.8%。

        下一步,我局將聯合教育部繼續推進師承教育與學位教育有機銜接。

        六、關于建立完善西醫學習中醫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激勵制度的建議

        《中醫藥法》規定:“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中醫藥繼續教育,加強對醫務人員,特別是城鄉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強調要“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鼓勵西醫離職學習中醫,加強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2018年1月,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其中臨床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護理學類等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要求學生要掌握中醫學(民族醫學)的基本特點,了解中醫學(民族醫學)診療基本原則。教育部鼓勵并支持醫學院校開設中醫必修課程和/或選修課程,提高醫學生應用中醫理論和技術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西醫專業學生的中醫教育。

        我局高度重視西醫學習中醫人才的培養。一是在中醫醫院評審工作中,將開展非中醫類別醫師中醫藥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訓并考核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其中。二是在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中,已獲得臨床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取得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中醫專業學歷或者脫產兩年以上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并獲得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認可,或者參加省級中醫藥行政部門批準舉辦的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并完成了規定課程學習,取得相應證書的,或者按照《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有關規定跟師學習滿3年并取得《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的,可以申請參加相同級別的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三是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與西學中特點,以中青年臨床醫學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為培養對象,通過集中脫產學習,開展了第四批全國中醫(西學中)優秀人才研修項目,培養一批德業雙修、中西醫貫通、醫研兼通的西學中優秀人才。

        下一步,我局將聯合教育部進一步研究完善“西學中”人才培養模式,拓展西醫人員學習中醫藥知識和技能的途徑。

        七、關于改革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的建議

        為服務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對中醫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醫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中醫人才培養質量,201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將中醫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中分離,在我國獨立設置中醫博士、碩士專業學位。其中,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銜接,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培養按照規培要求執行。在33個月學習期間,高校需根據中醫知識傳授和人才培養特點,將師承培養方式融入到培養中,由研究生選擇相關學科指導老師,跟隨指導老師臨診學習,每周半天。

        下一步,我局將穩步推進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師承教育制度改革,配合教育部改革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

        八、關于投入專項經費,遴選縣級中醫醫院的中醫骨干到上級醫院跟名師繼續教育,同時出臺政策鼓勵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到基層建立二級工作站,為基層培養名中醫傳承人的建議

        為加強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自2015年起,我局在縣級醫療機構建設了90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采取師承教育的方式,培養縣級中醫臨床技術骨干。積極鼓勵支持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通過舉辦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在基層建設傳承工作站等方式,為基層培養中醫藥人才。同時,開展了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培訓項目,遴選620名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在64個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工作室跟師學習。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推進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及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加強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培訓,為基層培養更多中醫臨床骨干人才。

        九、關于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社區醫務人員和鄉村醫生的中醫藥知識培訓,大力推廣適宜技術的建議

        為加強基層中醫藥人員的培訓,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我局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會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于2016年聯合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將推廣中醫適宜技術作為提升鄉村醫生中醫藥服務水平的重點內容,開展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適宜技術省級、縣級推廣基地建設,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建立省級基地,94.2%的縣(市)建立縣級基地,編寫了適于鄉村醫生使用的《村醫實用中醫適宜技術手冊》。二是開展了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重點對尚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提升鄉村醫生運用中醫適宜技術的能力。三是每年支持一批面向基層中醫藥人員、以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為基層中醫藥人員接受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提供機會。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推進中醫適宜技術省級、縣級推廣基地能力建設及培訓工作,力爭到2020年,7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按照中醫技術操作規范開展4類以上中醫適宜技術。并進一步完善中醫藥繼續教育制度,加強基層中醫藥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工作,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十、關于在中醫藥人員的職稱評定、人才評價激勵等方面,健全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的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評價體系的建議

        我局高度重視建立健全中醫藥人才評價體系,在各類中醫藥人才評價工作中加強對中醫藥特色、中醫思維、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近年來在相關部門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組織建設全國中醫藥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題庫,逐步建立起體現中醫藥特色規律的中醫藥專業人員技術資格考試模式;開展“建立健全中醫臨床人才評價體系研究”、“分類推進中醫藥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研究”、“中醫技師崗位設置方案”等課題研究,組織專家研究推進建立健全中醫藥人才評價體系工作;我局直屬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在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醫藥題庫制定過程中,不斷加強臨床實踐能力題目的權重。

        下一步,我局將配合人社部推進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指導意見的制定工作,鼓勵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積極探索研究,強化中醫藥人才的臨床實踐能力評價,使中醫藥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評價更加科學、合理。

        十一、關于加大“中醫藥知識進校園”推進力度的建議

        我局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近年來,會同教育部等部門共同開展了“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除中醫藥健康文化大型主題活動和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外,還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進課堂的途徑、內容及活動模式。一是推動各級政府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如,河北省出臺《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安徽印發《關于貫徹中醫藥發展的戰略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主導的全國首套《中醫藥與健康》小學教材已經進入全省所有小學課堂,實現“全覆蓋”。2018年,北京市海淀區舉辦了“首屆校園中醫藥文化節”活動,將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京市十一學校等9所有基礎、有需求、有代表性的中小學納入“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項目,在人大附中、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等6所學校開設了中醫藥文化校本或選修特色課程。二是積極鼓勵中醫藥院校、醫院與中小學聯手共建,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北京、河北、山東、浙江、四川、廣東等地中醫藥院校、醫院和中小學以聯手共建“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中醫文化共建園地”“志愿服務基地”等方式,開展中醫藥文化進課堂活動。如,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北京宏志中學合辦中醫高中預科班,在中小學開展中醫藥試點教學工作,課內增設“中醫”及相關基礎課程,逐步建立了一套富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高中綜合實踐課程體系。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配合教育部加強頂層設計,鼓勵支持各地將中醫藥文化納入基礎教育,鼓勵和支持各地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知識進課堂的方式方法,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體現區域文化特色,突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

        十二、關于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在中醫藥臨床教學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的建議

        2017年,我局聯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教高〔2017〕5號)中,明確并強化附屬醫院、教學醫院的臨床教學主體職能,要求制訂完善各類中醫臨床教學基地標準和準入制度,開展臨床教學基地認定審核工作。將臨床教學質量評價作為醫院等級評審與綜合考核、院校教育質量審核評估、專業認證等的核心內容,以及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與聘用的必要條件與重要依據。2019年,我局將聯合教育部認定一批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為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的醫教研協同優勢,建設一批集本科生臨床實踐教學、研究生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及臨床帶教師資培訓為一體的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帶動提升我國的中醫藥臨床教學水平。2019年,我局為整合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資源,在中醫藥院校及其附屬醫院建設30個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并要求各基地錄制系列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訓、基層人才培訓的精品視頻共享課程,構建中醫藥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平臺,發揮附屬醫院的示范引領作用。

        十三、關于中藥材種植、炮制、交易等環節發生巨大變化,培養新時代的多學科、綜合性中藥人才的建議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我局共確定建設了128個中藥類重點學科,涵蓋中藥學、中藥炮制、中藥資源學等學科,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學科團隊。在公布的國家一流學科名單中,共有6個中藥學學科進入國家一流學科進行重點建設,中藥學一流學科建設學校制定了完整的建設方案,著力培養高水平的中藥學學科創新團隊、學科骨干人才。同時,我局組織開展了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采取游學輪轉觀摩與自主學習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全國培養了1000余名熱愛中醫藥事業、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技能精湛的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

        下一步,我局在新一輪重點學科建設中,將充分考慮中藥材種子、培植、炮制、交易等環節發生的變化,推動中藥類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培養多學科背景的中藥專業人才。同時,配合教育部,指導中藥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抓好一流學科建設,努力培養一批中藥學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9月2日

       
       
       
       
        Copyright@2006 www.xptnr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的免费视频|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h在线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欧美色图校园春色| 日韩欧美一区黑人vs日本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美女视频一区|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老张和老李互相换女|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网站www| 美女双腿打开让男人桶爽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男女很舒服爽视频免费| 爱穿丝袜的麻麻3d漫画免费| 欧美高清免费一级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网| 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www在线观看| 天天爽天天碰狠狠添|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欧美亚洲视频一区| 岳打开双腿让我进挺完整篇|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偷看农村妇女牲交|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久久不射电影院|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狼人总合狼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