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富春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在癌癥防治中加強中醫藥防治癌癥的研究和應用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5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法規文件,為支持、保障人民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癌癥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公眾對癌癥的防治應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對癌癥防治的需求不斷擴大。中醫藥在防治癌癥等慢性病方面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指出,要發揮中醫中藥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優勢和作用,建立由國家、區域和基層中醫專科專病診療中心構成的中醫專科專病防治體系。針對中醫藥具有優勢的慢性病病種,總結形成慢性病中醫健康干預方案并推廣應用。同時,將中醫中藥知識作為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服務的項目內容,通過普及中醫中藥及養生健身法知識,提升群眾健康素養。各部委非常重視中醫藥防治癌癥的研究和應用。為此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癌癥三年行動計劃
為落實《“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和《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對癌癥防治工作的有關要求,在全面總結評估《中國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實施情況的基礎上,聚焦當前癌癥中醫藥防治工作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和短板,結合新的防控形勢、任務和要求,我局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中國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并將中醫藥內容作為癌癥中醫藥防治促進行動專項納入。
二、開展癌癥相關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工作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促進中西醫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癥的臨床療效探索,建立和完善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與模式,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2018年2月,我局與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共同印發了《關于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工作的通知》(國中醫藥辦醫政發〔2018〕3號),確定61個項目為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國繞中醫診療具有優勢的重大疾病、疑難疾病,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的,建立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協作機制,目標同向、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協作攻關,推動中西醫臨床協作機制和模式的創新。其中,癌癥相關試點項目共有11個,占總項目數的18.03%,2019年共支持3300萬元開展癌癥相關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工作。
三、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
我局歷來重視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工作,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培訓推廣包括中醫藥防治癌癥適宜技術在內的療效確切、副作用小、價格便宜的中醫適宜技術。2016年,我局會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將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工作納入其中,明確要求加大適宜技術推廣力度,建立適宜技術推廣工作機制和考核獎懲機制,按照省培訓到縣、縣培訓到社區(鄉鎮)的分級培訓原則,為中醫適宜技術縣級基地培訓縣級師資,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多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培訓適宜技術推廣人員。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建立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適宜技術省級推廣基地,94.2%的縣(市)建立縣級推廣基地。
四、推動中藥產業發展促進中藥抗癌藥物的研發
國家藥監局鼓勵科研機構、人員發揮中醫藥特色研發抗癌新藥。2017年10月1日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提出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研究開發創新藥物,提出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傳統中成藥,鼓勵發揮中藥傳統劑型優勢研制中藥新藥,加強中藥質量控制。對于符合中央政策要求的抗癌藥物申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在藥品審評審批過程中給予積極的支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自2015年起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實施了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中藥標準化”專項,支持全國105家中藥企業59個中成藥大品種和101種常用中藥飲片開展種子種苗、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全鏈條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其中包括康萊特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抗腫瘤的中成藥。進一步規范和提升了中藥生產全過程質量控制水平,為人民提供放心藥。
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十分重視通過推動中藥產業發展發揮中醫藥防治癌癥的作用。一是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印發《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工信部聯規〔2016〕350號)中,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醫優勢病種,提出“挖掘經典名方,開發復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藥新藥,加快推動療效確切、臨床價值高的中藥創新藥的研發和產業化”。二是通過相關產業化專項,支持了部分抗癌領域中藥大品種先進制造技術標準驗證與應用項目,提升了藥品質量水平,起到了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
五、做好健康科普宣傳工作
中國科協高度重視健康科普工作。一是逐步建立健康科普工作協同機制。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合作,推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加強“互聯網+”醫學科普服務,組織“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二是舉辦各類健康科普活動。在全國科普日、世界癌癥日和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以科普講座、義診咨詢、患者交流、節目訪談、圖書資料發放等形式開展健康科普活動,弘揚中醫藥文化,普及防治癌癥知識,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提升健康科普服務能力。依托“科普中國”,匯聚傳播海量健康科普資源,建立24小時快速反應機制,有效應對醫療健康謠言。建設以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為引領的科學傳播專家園隊,共組建512個團隊,包含4個中醫藥學科團隊、20個腫瘤學科團隊。在國際肺癌關注月、國際乳腺癌關注月等活動期間發布科普文章,傳播科普資訊。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自2007年啟動“中醫中藥中國行”,目前已成為迄今為止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參與最多、影響深遠的公益性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今年的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與2019北京世園會中醫藥主題日活動相結合,旨在借助北京世園會這一世界級窗口,向全球公眾推廣中醫藥文化,普及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讓更多的人認識中醫藥、了解中醫藥、愛上中醫藥,讓人民群眾少生病,強身保健。
下一步,各部委將共同推動構建組織結構清晰、任務層次分明、運行高效有序的癌癥中醫防治網絡,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積極推進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工作向縱深開展,支持符合抗癌領域中藥特點的專項研發及政策引導,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癌癥防治中的特色優勢,共同維護人民身體健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