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同華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發展道地藥材體系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道地藥材是我國傳統優質藥材的代表,是指經過中醫臨床長期應用優選出來的,產在特定地域,與其他地區所產同種中藥材相比,品質和療效更好,且質量穩定,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藥材。《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一系列法規文件,為道地藥材的種植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近年來,圍繞道地藥材質量提升,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組織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推進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
自2011年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來,我局支持全國31個省(區、市)的2115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摸清中藥資源本底,并初步建成中藥資源保存體系,在20個省(區)建設了28個繁育基地,實現對120種中藥材的種子種苗進行繁育生產;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普查中收集的種子種苗1.4萬多份,并建設了31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圃,科學選種育種,從源頭上保障道地藥材優質種子、種苗的供應。
二、實施中藥標準化項目,推進中藥材標準體系建設
2015年我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實施了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中藥標準化”專項,支持全國105家中藥企業(涉及中藥大品種59種、常用中藥飲片101種)開展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質量標準體系研究,推動制定種子種苗、中藥材、中藥飲片的行業標準,構建中藥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推動實現從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管理,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同時,開展“常用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成藥標準實物庫和基因庫”、“化學成分庫和種質基因庫”等中藥標準化支撐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和提升中藥材種質資源質量標準,規范中藥材種植,完善中藥材標準體系,引導中藥材生態種植。
三、加快道地藥材目錄制定,推進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相關工作
2018年我局會同農業農村部編制并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引導中藥材有序生產和規范化生態種植,同時,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從科學角度出發,深化道地藥材品種、基原、產區等相關研究,統籌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等工作,推動優質中藥材的種植。農業農村部積極引導各地推進中藥材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加強集成示范,加快優良品種選育,建立適宜不同品種、不同區域的中藥材綠色栽培制度。加強品牌創建,突出產地特色和產品特性,加強地理標志管理。
四、加快GAP及相關配套制度的制修訂工作
為進一步提高中藥質量,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抓緊修訂GAP及相關配套制度,以高標準、嚴要求作為GAP修訂的出發點,兼顧中藥材生產的顯示情況和當前技術水平,在GAP修訂中對中藥材道地產地作出相應規定、提出相關要求,力爭加強道地產區和道地藥材的保護,把新版GAP作為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標準體系和法規政策的重要環節,推進中藥材規范化基地建設,促進中藥材品質持續提升。
五、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
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中央財政鼓勵保險機構和地方探索開展,有條件的地方可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等支持,以建立多層次的農業保險體系,滿足農戶多樣化的農業保險需求。國家財政部鼓勵商業銀行落實相關政策要求,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做好農業金融服務。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探索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發展長效機制的建立,推進道地藥材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發布道地藥材目錄,會同有關部委共同推進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構建道地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和生產體系,促進中藥材質量提升。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