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靈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醫療服務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鼓勵并支持中醫醫療機構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方面
我局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通過多種形式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為百姓提供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2016年,我局會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聯合實施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明確鼓勵城市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通過組建醫聯體、醫師多點執業等方式,到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我局還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著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一是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在提升服務能力和質量中將中醫藥服務作為重點內容,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和作用。鼓勵有條件的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共體。二是開展社區醫院建設試點工作。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河北等20個省(區、市)開展試點工作,明確提出試點社區醫院要提高中醫藥服務和醫療康復能力,推廣中醫藥綜合服務模式,廣泛運用中醫適宜技術,為群眾提供中醫特色服務。在實際工作中,中醫醫療機構通過醫聯體建設、開展義診、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中醫醫療服務。
二、關于中醫治未病服務方面
我局積極推動中醫治未病服務發展,于2007年啟動了治未病健康工程,發布了《關于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要求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建立治未病科,提供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評估、干預調理及健康管理等服務。通過各種形式的高效推動,提高社會大眾對治未病的認知度、認同性,引導群眾轉變健康觀念。同時,推動中醫醫院提升治未病服務能力,并深入基層為百姓提供治未病服務和健康指導,提高百姓防病意識。出臺了《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與管理指南(修訂稿)》《基層醫療機構“治未病”服務工作指南(試用稿)》和《區域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工作指南(試用稿)》等一系列指南,鼓勵醫療機構可通過為社區服務中心等培養治未病人才、支持開展治未病相關業務等方式,延伸拓展中醫治未病服務,提高基層治未病服務水平。
三、關于培養中醫傳承與發展創新人才方面
為做好基層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培養,近年來我局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在縣級醫療機構建設了90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打造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載體,將鄉村醫生列入傳承工作室團隊,采取師承教育的方式進行培養。二是開展了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重點對尚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服務能力。三是會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于2016年聯合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將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工作納入其中,開展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省級、縣級推廣基地建設,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建立省級基地,94.2%的縣(市)建立縣級基地。四是每年支持一批面向鄉村醫生等基層中醫藥人員、以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為鄉村醫生接受培訓提供機會。五是繼續保留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招收生源在農村、畢業后回農村工作的中醫學專業學生,“十三五”已累計招收培養3.4萬人,這些學生畢業后到村衛生室就業,充實了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六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基層衛生能力建設平臺,采取“線下+線上”的方式,對基層衛生人員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中醫適宜技術等,重點提升臨床實踐能力,持續提高在崗人員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四、關于中醫醫療進社區給予財政補貼方面
現行政府衛生投入政策已通過多種渠道對包括中醫醫療機構在內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安排了相關補助資金,不宜再單獨給予財政補貼。
雖然包括中醫醫療機構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內的社區中醫藥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離深化醫改和建設健康中國的目標以及人民群眾的需求等還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地方的督促和指導,加大中醫藥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力度,您的意見和建議也會作為我們開展相關工作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十分感謝您對基層中醫藥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得到您的大力支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