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靈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弘揚“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優化中醫發展環境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拓寬中醫院的科室設置和服務領域建議
我局積極推動中醫治未病服務發展,于2007年啟動了治未病健康工程,發布了《關于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2014年發布了《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健康教育中醫藥基本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普及,提高社會大眾對治未病的認知度、認同性,引導群眾轉變健康觀念。要求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建立治未病科,為群眾提供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評估、干預調理及健康管理等服務。出臺了一系列指南,指導中醫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開展治未病服務和區域治未病服務體系建設。近年來,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項目建設,完善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并將服務拓展至基層,提高群眾養生防病意識,加強疾病的早期干預。目前全國84.75%的縣級以上中醫類醫院建立治未病科室。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拓展中醫醫院治未病服務功能,逐步融入疾病診療全過程,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于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
二、關于規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建議
《中醫藥法》明確提出“國家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和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均將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列為重點任務之一。
我局高度重視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引導和規范工作。2014年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關于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中有關中醫監督問題的批復》,明確非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在經營活動中禁用技術和服務項目。2016年印發《關于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和《中醫師在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等服務的暫行規定》,引導和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發展。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13部委印發《關于開展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的通知》(國市監競爭〔2019〕12號)在全國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亂象專項整治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假借中醫旗號開展非法行醫和虛假違法宣傳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為,切實整頓和規范了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下一步,我局將貫徹落實好《中醫藥法》和國家有關規劃,以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水平為核心,推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和標準制訂;鼓勵中醫醫院、中醫師為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調理和藥膳等技術支持;配合國家市場監管、國家藥品監管等部門依法加強對保健市場及“保健品”的監管,對假借中醫旗號進行虛假違法宣傳的行為,依法進行嚴厲打擊。
三、關于為亞健康人群提供健康評估干預的建議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均提出為群眾提供中醫健康咨詢評估、干預調理、隨訪管理等治未病服務。近年來,我局積極推動中醫醫院建設治未病科,針對特定健康狀態人群提供包括運動養生、起居調養、食療藥膳等技術方法在內的中醫治未病服務。自2013年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2017年全國49%的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享受了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66%的0-36個月兒童家長接受了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指導。下一步,我局將持續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豐富中醫健康狀態辨證評估方法,提升醫療機構治未病服務能力;依托基層醫療機構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開展中醫醫療保健服務,推廣應用簡便適宜的中醫養生保健技術和方法,提升群眾自我保健意識;持續推進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落實,不斷擴大老年人等目標人群覆蓋率,逐步增加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內容。
四、關于著力培養中醫事業傳承與發展的實用型人才建議
《中醫藥法》規定,國家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支持有豐富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的中醫醫師、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在執業、業務活動中帶徒授業,傳授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培養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2017年7月,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教高〔2017〕5號),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符合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和學科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我局配合教育部指導中醫藥院校遵循中醫藥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充分發揮中醫藥師承教育特點與優勢,探索現代中醫藥師承教育新模式。北京、成都、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中醫藥院校先后開設中醫實驗班,探索以跟師學習、注重經典、“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為特點的“院校一師承”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推進師承教育優勢得到發揮,院校教育質量得到提高。下一步,我局將會同教育部積極推進中醫藥教育改革,指導中醫藥院校深入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探索多形式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充分發揮中醫藥師承教育特點與優勢,深入開展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培養中醫事業傳承與發展的實用型人才。
五、關于組織制定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的建議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均提出加快中醫治未病技術體系建設,推進各類機構根據規范和標準提供服務,形成針對不同健康狀態人群的中醫健康干預方案或指南。為豐富治未病服務內容,規范治未病服務發展,我局印發了《關于加強對醫療機構膏方應用管理的通知》和《關于加強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管理的通知》,加強了對膏方、“三伏貼”等中醫技術的規范應用與管理,針對特定健康狀態人群初步研究制訂了部分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下一步,我局將梳理目前中醫醫療機構治未病科的重點主攻方向人群的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制定實施情況,針對特定健康狀態人群及慢性病穩定期患者,組織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專家研究制定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形成行業共識,在中醫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推廣應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