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應敏等6名代表:
您們提出的關于扶持民族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支持建設壯瑤醫藥生產加工產業園問題
壯藥、瑤藥是民族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扶持民族藥生產企業,建立民族藥藥材種植基地,實現民族藥產業快速發展,對于繁榮祖國醫藥事業,促進民族團結,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民族藥產業發展,先后開展了以下重點工作:一是推動落實《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推進民族藥種質資源庫建設,系統研究評價民族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善民族藥的生產、加工、制劑等關鍵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培育特色品種。二是支持包括壯藥、瑤藥在內的民族藥材生產基地建設,2011-2016年通過工業轉型升級資金,支持云南、廣西、廣東等壯族、瑤族地區三七、重樓、莪術、夏枯草、雞血藤、金毛狗脊等壯瑤藥材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有效增加了壯瑤藥材品種產量,促進了壯瑤醫藥產業發展。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通過規劃引導和項目實施,研究在廣西布局建設中藥材供應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可行性,輻射帶動壯藥、瑤藥產業發展。
二、關于支持瑤醫醫院發展壯大問題
近年來,我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支持少數民族醫醫院建設和發展。對民族醫醫院單獨制定了醫院管理年活動、醫院評審、大型醫院巡查等醫院管理評價指標,指導少數民族醫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單獨遴選確定了21所少數民族醫醫院為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單位,其中,包括廣西國際壯醫醫院。2009年以來,中央預算內投資投入25.18億元,支持廣西89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其中,201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投入1900萬元,支持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瑤醫醫院建設項目。下一步,我局繼續將加強少數民族醫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就醫條件,支持少數民族醫特色專科建設與發展,提高少數民族醫藥防治優勢病種及部分重大疾病能力,依托少數民族地區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發展少數民族醫藥在健康養生、養老服務中的作用。
三、關于推進瑤醫執業醫師開考問題
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制度建立后,部分少數民族醫納入國家醫師考試體系中,在保障少數民族醫醫師隊伍質量、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引導少數民族醫藥醫學教育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少數民族醫藥的理論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學歷教育體系發展不均衡問題,尚有部分民族醫未納入國家醫師考試體系中。《中醫藥法》提出“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后,即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對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開辟了通過考核方式取得行醫資格的新渠道。《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已于2017年11月10日以國家衛生計生委第15號令形式印發,2017年12月20日起施行,目前各省(區、市)正在陸續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工作,醫術確有專長的瑤醫從業人員可按照相關規定通過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取得醫師資格。
四、關于出臺瑤醫藥發展條例問題
《中醫藥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本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制定促進和規范本地方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辦法。”我局鼓勵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根據當地少數民族醫藥發展實際制定當地促進和規范本地方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辦法。
五、關于推動瑤醫藥科技傳承創新問題
2016年我局與國家民委聯合印發了《民族醫藥“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民族醫藥傳承、保護與理論研究,加強符合民族醫藥特點和規律的評價與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民族藥資源可持續發展與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以知識創新完善發展民族醫藥理論體系,以技術創新提升民族醫藥臨床服務能力和產業競爭力。”我局支持壯瑤醫藥科技傳承創新,一是2010年在公共衛生專項中設立“民族醫藥古籍文獻整理與適宜技術選推廣”項目,通過項目開展支持廣西壯瑤醫藥的傳承保護與創新工作,整理出版了15部壯瑤醫藥文獻,篩選推廣了20項壯瑤醫藥適宜技術。二是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設立“民族醫藥發展關鍵問題研究”項目,通過對壯族名老專家醫技醫術的搶救性傳承研究,形成了3種壯醫特色診療技術規范。三是將少數民族藥納入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范疇,在藥用資源調查、資源動態監測系統、種質資源庫建設等工作內容中予以統籌安排,為少數民族藥材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并在中藥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相關工作中,將少數民族藥納入統籌考慮。
感謝您們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注,我局將積極吸納您們的建議,努力協同有關部門,采取更加切實有力的措施,繼續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