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中醫健身氣功推廣助力實現健康中國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局高度重視中醫治未病工作,積極引導推廣中醫傳統運動。2015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將“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明確提出“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導引等中醫傳統運動”。近年來,我局持續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經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推廣和實踐探索,社會對治未病的認知度和認同度不斷提高,治未病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全國84.75%的公立中醫類醫院建立治未病科室,開展了融健康辨識評估、干預調理、跟蹤隨訪于一體的中醫健康管理服務,針對特定健康狀態人群提供包括運動養生、起居調養、食療藥膳等技術方法在內的中醫治未病服務。同時,依托中醫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積極向居民推廣起居調養、藥膳食療、情志調節、四時養生、按摩保健和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及氣功導引等自我保健方法。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我局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印發《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和《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對中醫相關設備配備、人員配備、服務內容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在服務內容和水平標準中,對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及中醫健康管理明確要求提供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即運用中醫治未病理論和方法,對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及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指導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個體化運動鍛煉、飲食起居、情志調攝等養生保健活動。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河北等20個省(區、市)開展社區醫院建設試點工作,積極推廣中醫藥綜合服務模式,廣泛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為群眾提供中醫特色服務。啟動基層衛生能力建設平臺,采取“線下+線上”的方式,對基層衛生人員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技能培訓。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視中醫養生和康復教育工作。一是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設置了中醫養生保健、中醫康復技術等專業,在課程體系中設有中醫健身氣功等相關內容。2018年,全國高職院校共開設中醫養生保健專業點41個,招生約1700余人;開設中醫康復技術專業點36個,招生約1800余人。二是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增設了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等相關專業,在課程體系中設有中醫健身氣功等相關內容。2018年,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開設中醫養生學專業點為12個,招生數為459人;開設中醫康復學專業點為9個,招生數為276人。為加強中醫氣功人才培養培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建設了1個中醫氣功學重點培育學科,推動中醫氣功學學術發展;每年均支持開展一定數量以氣功為主要培訓內容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培養中醫健身氣功專業技術人員。
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實施全面健身運動,推廣普及太極拳、健身氣功等傳統體育項目。下一步,我局將深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進一步提升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聯合相關部門共同探索推廣中醫健身氣功的模式和途徑。教育部將進一步研制中醫養生保健、中醫康復技術、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等相關專業的教學標準,將中醫健身氣功等內容納入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同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醫學院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自主設置中醫健身氣功等必修或選修課程,為學生畢業后從事中醫健身氣功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