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新等6名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扶持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和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政策支持,落實政府責任
(一)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同時,根據政府衛生投入政策,政府對包括中醫醫院在內的公立醫院的投入主要用于六個方面:一是基本建設支出,二是大型設備購置費用,三是重點學科發展費用,四是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五是政策性虧損補償,六是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因此,財政部認為,對包括中醫醫院在內的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政府投入政策是明確的,中央財政也相應安排了專項補助資金。
(二)國家發展改革委一貫重視和對中醫藥的保護與發展。一是按照國家“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醫改要求,持續組織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將縣級中醫醫院一并納入建設范圍予以重點支持。“十二五”期間,共安排中央投資近158億元支持了980所省、市、縣三級中醫院建設(含藏醫、傣醫等民族醫院項目),其中縣級中醫院安排了138億元支持879個項目,投資占比達90%,“十二五”時期已有近60%的縣級中醫醫院獲得中央投資支持。二是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我局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實施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要確保每個縣(市、區)建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院),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和縣域醫共體龍頭作用,促進提升縣域內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減輕了地方配套壓力。同時,要求地方政府發揮組織能力強、貼近基層的優勢,將其減少的配套資金,統籌用于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項目建設。“十三五”以來共安排180多億元支持了省、市、縣三級560多個中醫院建設(含藏醫、傣醫等民族醫院項目),其中縣級中醫院安排了160多億元支持519個項目建設。三是2017年,按照《規劃》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我局開展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備選項目申報工作,經過專家評審、公示,遴選了四川省綿陽市中醫醫院、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醫醫院、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藏醫院等99所重點中醫醫院及11所科研機構納入工程項目儲備庫,并以《關于印發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儲備庫的通知》(發改辦社會〔2017〕808號)印發。今年已安排19.9億元中央投資、啟動34個項目建設,隨著項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將使中醫藥傳承創新條件明顯改善、能力顯著提升、機制更加健全、成果不斷涌現,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
二、關于實施中醫藥人才強院戰略
我局高度重視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多舉措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一是開展農村訂單定向免費中醫類專業學生培養工作,2011年以來共下達中醫類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計劃9785名,定向生畢業后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6年。二是加強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培養,通過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崗位培訓、轉崗培訓、規范化培訓等途徑,培養培訓了3萬余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三是大力拓展基層中醫藥服務人員增量,一方面,繼續保留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招收中醫學專業,積極協調教育部保留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招收生源在農村、畢業后回農村工作的中醫學專業學生,截止2017年累計招收培養5.6萬名;另一方面,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對于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可以按照《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通過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取得醫師資格;同時,會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16年在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中增加了中醫藥服務內容。四是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培訓,一方面,通過推廣中醫適宜技術、開展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展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并將中醫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同時,注重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師承教育,建設605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推動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傳承。
三、關于加強與醫保部門的協調互動
(一)我局高度重視在基本醫保中發揮中醫藥作用,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爭取中醫藥扶持政策。《中醫藥法》中明確規定,“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中成藥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原衛生部等五部委于2009年印發了《關于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衛農衛發〔2009〕68號)要求補償方案要引導農民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重點提高使用中醫藥有關費用的補償比例。2017年印發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共收載藥品2571個,其中西藥1328個,中成藥1243個,占比分別達到51.6%和48.4%;此外,對中藥飲片部分采取排除法制定目錄范圍,除了明確不予報銷的品種外,其他均可由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予以支付。下一步,我局將積極協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醫療保障局等部門,進一步研究完善對中醫藥的扶持與促進政策,完善醫保目錄調整機制,共同營造支持中醫藥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關于總額控制,國家衛生健康委認為在我國目前醫保基金籌資水平不足、醫療行為有待規范、醫療費用快速增長的情況下,總額控制措施對于控制醫保基金支出、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以及維持醫保制度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快速增長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個別地區總額控制指標與醫院實際需求不相匹配、醫院內部逐級分解額度、推諉病人、激化醫患矛盾等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配合相關部門通過采取提高總額控制指標的合理性、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和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等措施逐步予以解決。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健全,但是,長期以來對中醫醫療機構投入不足造成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短板尚未根本扭轉,基層中醫醫療機構數量和服務能力距離深化醫改和建設健康中國的目標,人民群眾的需求等還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地方的督促和指導,加大中醫藥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力度,進一步扶持基層中醫醫療機構發展壯大。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