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姣等5名代表:
您們提出的關于更好地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與特色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推動重大疾病中西醫結合防治體系建設問題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強化中醫藥防治優勢病種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提高重大疑難病、危急重癥臨床療效”。《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強調要“加強中西醫結合創新研究平臺建設,強化中西醫臨床協作,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探索建立和完善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與模式,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疾病防控”、“推進癌癥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
為提高重大疑難疾病防治能力,一方面,我局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于今年啟動了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工作,圍繞中醫診療具有優勢的重大疑難疾病,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的,通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協同攻關,在臨床實踐基礎上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或專家共識,探索中西醫臨床協作長效機制,促進診療模式改革創新,為解決疑難疾病防治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另一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我局圍繞發病率較高、群眾反映集中、急需解決診療需求的腫瘤、腦卒中、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統籌推進中西醫協同防治工作。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腫瘤規范化診療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創新中醫藥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腫瘤診療模式,綜合、有機運用多種中醫藥技術和現代技術,提高臨床效果。大力推進腦卒中防治工程,在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的專家組中,專門設置了“中西醫結合學組”,由多名中醫藥領域院士和知名專家組成,指導應用中醫藥技術開展腦卒中防治工作。建立遏制細菌耐藥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綜合運用中醫療法和藥物,提高抗感染治療水平,規范抗菌藥物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局將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共同做好重大疾病中西醫結合防治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全面、更高質量的健康服務。
二、關于加強中西醫結合基層醫療和科學普及問題
關于建設基層全科醫師隊伍方面,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有關要求,我局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考委領導下,積極推進醫師資格考試改革工作,在新設立的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制度中,統一命題,不分中醫西醫兩類,中醫藥內容占30%比例,為基層培養“能中會西”的醫師隊伍。今年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
關于加強醫務人員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方面,《中醫藥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中醫藥繼續教育,加強對醫務人員,特別是城鄉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大力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我局大力開展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省級、縣級推廣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建立省級基地,94.2%的縣(市)建立縣級基地,每個縣級基地都能夠掌握和使用40余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年遴選10項左右的中醫藥適宜技術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推廣。截止2016年底,59.4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4.10%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6類以上的中醫藥技術方法,50.23%社區衛生服務站、27.13%村衛生室能夠提供4類以上的中醫藥技術方法,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中醫藥在基層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2013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我局聯合舉辦“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全國大型義診活動,部署包括中醫醫療機構在內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義診活動,我局專門組織中醫藥專家組建國家醫療隊,為基層貧困地區人民群眾提供中醫義診服務和健康宣教。
關于在完善國家衛生體系建設方面,《中醫藥法》第十二條提出“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藥科室。”近年來,我局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推進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藥工作,加強中醫藥科室建設,有效擴大了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中西醫結合醫院587家,床位數99680張;全國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中,設有中醫臨床科室的有3932個,占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總數的83.6%。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大中西醫結合服務在基層的推廣和應用,為基層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關于中西醫結合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關于中西醫結合學歷教育問題。教育部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著力培養中西醫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醫學人才。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科目錄(2012年)》在醫學門類下設置中西醫結合類,下設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加強本科中西醫結合醫學人才的培養。目前,全國開辦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有49所,在校生4.2萬人。2018年1月,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包括中西醫結合類、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等92個本科專業類的培養目標、師資隊伍、課程設置等方面提出要求,要求中西醫結合類專業學生掌握系統的中醫學和西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診療基本知識;要求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要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了解中醫學診療基本原則;要求中醫學類專業學生具有運用臨床醫學知識的技能進行系統體格檢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選擇現代臨床診療技術、方法和手段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初步診斷、治療的能力。我局“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共確定并重點建設了72個中西醫結合類重點學科,其中2個中西醫結合學科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體系,推動了中西醫結合相關學科發展,培養了一批學科骨干人才。在五年制中醫或西醫教育的基礎上增加西醫或中醫教育的七年制或八年制教育的建議屬于重大政策調整,教育部將組織專家進行專題研究。
關于中西醫結合人才繼續教育問題。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鼓勵西醫離職學習中醫,加強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西醫學習中醫人員是中西醫結合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患者提供中西醫兩種服務的重要力量。我局鼓勵非中醫專業的執業醫師積極參加以中醫藥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要培訓內容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知識技能類項目,提高中醫藥知識技能水平。在中醫醫院評審工作中,將開展非中醫類別執業醫師中醫藥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訓并考核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其中。在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將中西醫結合醫師納入,2014年以來,招收培養4萬名左右包括中西醫結合醫師在內的中醫住院醫師。目前,我局正在推進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擬開展第四批全國中醫(西學中)優秀人才研修項目,著力培養一批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
關于中西醫結合醫師職稱晉升問題,按照原人事部、衛生部《關于加強衛生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通知》(人發〔2000〕114號)和《關于印發<臨床醫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的通知》(衛人發〔2000〕462號),從2001年開始,臨床醫學專業初、中級資格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高級職稱實行屬地化管理,原則上采取考評結合方式取得,具體由各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中西醫結合專業初級職稱按照《執業醫師法》規定,與醫師資格考試并軌,參加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可聘任相應職稱。中級職稱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目前開設了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3個專業,每年考生人數約在15000人左右。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按照職稱改革有關意見,遵循衛生計生行業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以科學評價為核心,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衛生職稱制度,為客觀公正評價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制度保障,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推進實施“西學中”優秀人才研修項目,同時鼓勵和支持各地舉辦“西學中”研修班,推動西醫、中醫的交流合作,加強中西醫結合學科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養更多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
感謝您對中西醫結合醫學事業發展的關注,我局將積極吸納您的建議,努力協同有關部門,采取更加切實有力的措施,繼續推進中西醫結合醫學事業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8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