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農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請求國家層面支持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首先感謝您一直以來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您建議從國家層面支持廣西國際壯醫院建設,充分體現了您對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的關注和重視。對您提出的建議,我們高度重視,并根據管理職能分工,結合當前實際進行了深入研究。
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推動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事業發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先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等,將發展少數民族醫藥列為重點任務。2017年1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國家民委共同召開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出席會議代表座談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部署了未來一段時期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工作在內的中醫藥工作,為新時代做好少數民族醫藥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重要遵循。目前,2012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將藏、蒙、維等5種少數民族藥列入國家基藥目錄。2017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增加43個少數民族藥品種,增幅達95%。藏、蒙、維、壯等7種少數民族醫專業納入國家醫師資格考試。醫保目錄制定、醫院評審等工作中堅持同行評議原則。
在人才培養方面,堅持醫教協同,不斷推動少數民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新增傣醫學、壯醫學、哈薩克醫學、藏藥學、蒙藥學、回醫學等少數民族醫藥專業,建設了52個少數民族醫藥重點學科。開設院校教育的少數民族醫達到7個,開辦少數民族醫藥專業教育的院校共43所。建立了97個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44名第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通過了出師考核。持續開展鄉村醫生少數民族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實施的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項目,培養了1000名少數民族醫藥骨干。
在科研建設方面,印發《民族醫藥“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十三五”少數民族醫藥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通過科技支撐計劃、重大科技專項等,投入近2億元對少數民族醫藥臨床診療關鍵技術、新藥研發、科研平臺建設等予以支持,培養少數民族醫藥科研人才1238名。
在財政投入方面,中央財政在對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建設給予支持的同時,在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區域診療中心等項目遴選中,對少數民族醫藥予以政策傾斜。廣西共有4所民族醫醫院納入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儲備庫。
在國際交流方面,印發《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通過國際合作專項積極支持民族地區參與海外中心和國內基地建設。借力東盟、湄公河次區域,打造少數民族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國際橋梁與平臺,有力推動了中醫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進一步協調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加大對壯瑤醫藥的扶持力度,不斷推動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8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