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俊等3名代表:
您們提出的關于加強傣醫藥傳承發展工作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完善傣醫藥體系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國家發改委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問題,2017年12月,印發《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力度推動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行動方案(2018-2020年)》(發改地區〔2017〕2180號),明確提出加大民族地區等區域性整體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同時,按照《“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國發〔2016〕79號)要求,國家發改委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時,持續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
2016年,我局與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設規劃》,在“十三五”時期每個縣級醫院項目補助投資由“十二五”時期的1600多萬元提高到了3600多萬元。2017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累計安排中央投資約484億元支持了全國省市縣三級衛生領域項目建設,切實補齊衛生領域短板,其中直接支持9個民族地區資金超過136億元,占全國的28%,用于民族地區縣級醫院等衛生領域項目建設。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醫院已納入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庫。下一步國家發改委還將充分考慮民族地區衛生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和地方財政較為緊張的實際困難,在衛生領域項目安排上進一步給予傾斜和照顧。
二、關于加強傣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明確規定“鼓勵有條件的民族地區和高等院校開辦少數民族醫藥專業,開展少數民族醫藥研究生教育”,我局先后確定了云南中醫學院傣醫學和傣藥學兩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推進傣醫藥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在2015年新修訂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中,增設傣醫學專業,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院校進行傣醫藥人才培養。國家醫師資格考試中醫類別傣醫專業自2006年試點,2010年正式開考,已納入國家醫師資格考試體系。下一步,我局將按照《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相關要求,進一步加大傣醫藥人才培養力度,推動傣醫藥傳承發展。
三、關于民間傣醫藥人才管理問題
《中醫藥法》提出“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后,即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對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開辟了通過考核方式取得行醫資格的新渠道。《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已于2017年11月10日以國家衛生計生委第15號令形式印發,2017年12月20日起施行,目前各省(區、市)相繼出臺本省(區、市)實施細則。醫術確有專長的傣醫從業人員可按照相關規定通過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取得醫師資格。
四、推進傣醫藥文化挖掘與整理問題
國家高度重視傣醫藥科研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專項工作資金支持,組織開展了傣醫古籍文獻整理研究、名老專家臨床經驗傳承研究、診療技術規范化研究、傳統知識調查研究與傣藥資源普査等工作。在公共衛生專項中設立民族醫藥古籍文獻整理及適宜技術篩選推廣項目,支持整理出版了《迪幾達》、《檔哈雅龍當來》、《檔哈雅阿奴麻》和《傣族鮮藥應用匯編》等10部古籍文獻,組織對達雅(搽藥療法)治療濕疹技術、傣醫烘雅(熏蒸療法)預防婦女產后疾病技術、傣醫難雅(坐藥療法)治療痔瘡技術和暖雅(睡藥療法)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技術等9項傣醫特色適宜技術進行規范化研究和推廣應用。在科技支撐計劃民族醫藥項目中,組織傣醫特色診療技術與傣藥特色炮制技術規范化研究,對傣族名老專家波燕的臨床診療經驗與醫技醫術開展搶救性傳承研究。將傣藥納入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以及前期試點工作)范疇,在藥用資源調查、資源動態監測系統、種質資源庫建設等試點工作內容中予以統籌安排,為傣藥藥材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在行業科研專項傳統知識保護利用項目中,對包括傣醫藥在內的民族、民間醫藥傳統知識進行調查研究。在《中華醫藏》編纂出版項目擬訂書目中,納入了17本傣醫藥重要古籍文獻。今后,我局將繼續重視和支持傣醫藥科學研究,推動傣醫藥傳承發展。
五、為傣醫藥對外交流創造條件問題
我局支持傣醫藥與周邊國家在傳統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一是積極支持支持云南省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傳統醫藥合作,發揮獨特區位優勢,為湄公河流域國家加強包括傣醫藥在內的少數民族醫藥交流合作搭建平臺,支持云南積極申報外交部瀾湄合作專項資金項目,將該領域合作輻射到整個瀾湄區域;二是落實《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本著政府支持、民間運作、服務當地、互利共贏的原則,實現我國與瀾湄六國傳統醫藥的“互利、互助、互鑒”。在傳統知識挖掘、整理,藥用植物資源保護開發,傣醫藥人才培養,傳統醫學文化交流,醫藥產品研發、推廣以及振興相關醫學產業等方面加強合作,以中醫藥“走出去”帶動傣醫藥“走出去”、實現資源互助、共同發展,不斷擴大傣醫藥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云南中醫學院申報的“中國一緬甸中醫藥中心”已獲我局2018年“一帶一路”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立項,經費支持100萬元;三是鼓勵云南有關機構積極參與推進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創建工作,將其作為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健康服務業、旅游業、中醫藥事業等政策的重要舉措,作為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為支持傣醫藥與旅游產業結合發展提供良好環境。選擇有較好基礎的傣醫機構,建設一批傣醫養生保健中心,大力推廣傣醫藥特色保健項目,促進傣醫藥保健理念、技術、產品更好為我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民眾服務。下一步將繼續支持云南省充分利用瀾湄合作機制,促進傣醫藥對外交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8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