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中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強鄉村中醫藥服務的提案收悉,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醫藥局分辦”的辦理意見,現將涉及我局職能部分答復如下:
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黨和國家中醫藥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得到落實,并將其轉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中醫藥服務,2012年8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總后衛生部等五部門聯合實施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提出了“到2015年,力爭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0%的鄉鎮衛生院、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主要任務指標,并于“十二五”末基本完成。2016年10月,五部門延續良好的工作機制,推動基層中醫藥服務從“有沒有”到“好不好”提升發展,繼續實施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中醫藥服務。
2017年底,全國已有98.2%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6.0%的鄉鎮衛生院、85.5%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6.4%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分別比2012年增長22.4%、29.5%、33.9%、8.9%,有更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方便了城鄉居民就近看中醫、用中藥,同時讓更多群眾看病就醫時主動選擇留在基層,為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夯實了基礎,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的“以基層為重點”,“預防為主,中醫西并重”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一、關于在鄉鎮衛生院加強中醫藥科室建設和中醫館建設
“十二五”以來,在中央財政支持下,各地普遍加強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科室建設的同時,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將鄉鎮衛生院的中醫藥科室集中設置,打造“中醫館”、“國醫堂”等形式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在中醫整體觀念指導下注重多種方法綜合應用,為基層群眾提供了個性化的、量身定做的、最適合的診療方案,成為基層衛生工作中的亮點和特色。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門診量、業務總收入、醫務人員收入、服務滿意度上升和藥占比、次均費用、病人藥品費用、醫患糾紛發生率下降,調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積極性,實現了基層機構、醫務人員、城鄉居民“三贏”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考察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區中醫館時指出“開設中醫科、中藥房很全面”“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因為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截止2017年底,全國共計建設3萬余個基層中醫館,占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數的67%,為“用中國式的辦法解決好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做出了貢獻。
二、關于在村衛生室加強中醫藥服務環境改善和條件建設
“十二五”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支持10萬多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了簡易的中醫診療設備,推動了部分行醫方式以中醫、中醫西結合和少數民族醫為主的村衛生室提升服務能力,用“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技術方法服務廣大農村群眾。同時,各地還通過訂單培養、定向招錄、農村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等政策措施實施,進一步壯大了基層中醫藥人員隊伍,讓更多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通過建設一千多個縣級推廣基地面向基層中西醫人員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越來越多的村衛生室選擇使用中醫藥技術方法治療基層常見病、多發病,比如山東省連續兩年以鄉村醫生為重點,免費培訓83期,共培訓23000余人,推廣10多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帶動了全省60%以上的基層中醫藥人員參與,基層中醫診療量大幅提升。
雖然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順應了群眾就近、方便看中醫、用中藥的期盼,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群眾對中醫醫療和養生保健服務的需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還有14.5%的鄉鎮衛生院尚未設置中醫科,33.6%的村衛生室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農村中醫藥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我局十分贊同您提出的發改部門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重點加強中醫科、中藥房建設”“繼續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建設中醫館”以及在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村衛生室“打造基層中醫館的村級版”等建議。同時,我局也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進一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加強鄉村中醫藥服務擺在提升工程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續推動鄉村中醫藥事業發展,讓中醫藥服務提供更加符合基層群眾的健康需求,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8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