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8月23日9:30-10:30
地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查德忠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
通報人:趙文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
鐘廷雄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副司長
查德忠: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民委共同召開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干意見》新聞通氣會。首先介紹下今天出席新聞通氣會的嘉賓,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鐘廷雄副司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趙文華副司長。
前不久,我局會同13個部委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干意見》,這是自2007年《關于切實加強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后,時隔10年,多個部門共同支持和推進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重要成果。所以,今天的新聞通氣會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請兩位副司長為大家介紹《關于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其次,請大家就做好少數民族醫藥宣傳報道提出一些意見、建議,由我們兩位副司長解答相關問題。
首先,請趙文華副司長介紹有關情況。
趙文華:
謝謝查主任。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民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知識產權局13部委局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干意見》正式印發了。這個《若干意見》,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多部門共同支持和推進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重要成果,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促進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一、起草背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民委等11個部委局于2007年10月聯合印發《關于切實加強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當時一段時期內推動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國家頒布實施《中醫藥法》,出臺《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建立了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2014年9月召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2016年8月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2017年11月召開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會議,為新時期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指明了方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服務能力實現新提升,人才發展呈現新面貌,傳承創新邁上新臺階,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但少數民族醫藥工作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我局在認真總結、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少數民族地區廣大少數民族醫藥工作者意見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充分論證、反復修改,起草形成《關于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政策舉措。
二、重大意義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著力解決這一矛盾,就要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部署,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大限度動員全社會參與,最大限度發揮全國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激發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在內各類衛生資源的潛力和活動,更精準地對接人民健康需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族地區是短板,是重點,也是難點。少數民族醫藥貫通一二三產業,不僅是獨特的衛生健康資源,也是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贏脫貧攻堅戰,少數民族兄弟不能落伍,民族地區不能掉隊。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發展少數民族醫藥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有利于帶動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提高廣大家牧民收入,加快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環境保護,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邊韁地區的繁榮、穩定和發展。
三、主要內容
第一,《若干意見》明確了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若干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堅持黨的領導、凝聚發展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服務能力,堅持弘揚特色、推動傳承發展,堅持分類指導、促進協調發展”為原則,以實施中醫藥法和全面落實戰略規劃綱要為主線,以提高服務能力為重點,穩步推進少數民族醫藥在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產業、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
第二,《若干意見》提出了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目標。到2030年,在民族地區建立較為完善的少數民族醫藥健康服務網絡;少數民族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得到完善,人才隊伍穩步壯大;少數民族醫藥得到全面傳承保護,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提高;少數民族醫藥產業化水平逐步提高,核心競爭力逐步增強;少數民族醫藥標準化體系逐步健全,文化得到繁榮發展,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
第三,《若干意見》提出了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重點內容。包括七方面重點內容:一是圍繞完善醫療服務網絡、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提高藥事服務能力、推進護理工作、加強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切實提高少數民族醫藥醫療服務能力;二是大力發展少數民族醫藥養生保健服務;三是從發展院校教育、加強師承教育和繼續教育著手,切實加強少數民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四是在文獻發掘整理與系統研究、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傳承、關鍵技術研究等方面,扎實推進少數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五是從藥材資源保護利用和規范化種植養殖著手,推動少數民族醫藥產業發展;六是大力弘揚少數民族醫藥文化;七是積極推動少數民族醫藥海外發展。
第四,《若干意見》明確了加強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保障政策。《若干意見》要求民族地區地方政府要將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和工作機制,落實對少數民族醫藥的投入政策,為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另外,從完善少數民族醫藥法律保障措施、完善少數民族醫藥從業人員管理制度、積極發揮少數民族醫藥在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政策。
查德忠:
謝謝趙司長。接下來有請鐘廷雄副司長介紹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情況。
鐘廷雄: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剛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趙文華副司長向大家介紹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出臺背景、意義和主要內容,相信大家對若干意見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
研究分析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社會事業方面的問題并提出特殊政策建議,是國家民委的一項重要職責。長期以來,國家民委從繁榮發展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事業,從維護各民族權益、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出發,積極推動出臺針對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的特殊政策。國家民委是出臺若干意見的重要推動者和參與者。我們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緊密合作、相互配合,立足各自職能,為若干意見的制定出臺以及下一步的貫徹實施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2017年11月21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民委在北京聯合召開了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會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會議,對做好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若干意見提交會議進行了深入研究討論,為文件的完善和出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召開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會議和制定出臺若干意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民委等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推進中醫藥事業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下面,結合民族工作實際,我向媒體朋友介紹三個方面的情況。
一、少數民族醫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施行。中醫藥法明確規定,中醫藥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藥的統稱。少數民族醫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少數民族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以及與疾病斗爭過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斷發展的醫藥學科學,是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藥學體系,反映了少數民族群眾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長期以來,少數民族醫藥對各民族群眾健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獨特的理論、理念以及醫療技法和用藥特色,對我國中醫藥的豐富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華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在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有所差異,但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醫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促進了中華民族傳統醫藥的不斷繁榮發展。
二、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斷。根據這一判斷,從全面建成小康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的發展模式將從高速度增長逐漸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面對這一時代大背景與發展大趨勢,少數民族醫藥事業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一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新的發展階段下,健康中國戰略在國家總體戰略中的地位將更加突顯,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目標,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將邁入新的發展軌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二是改革開放近40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翻天覆地,但總體上看,在我國當前不充分、不平衡的發展格局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仍處在相對落后的位置,少數民族醫藥事業在國家醫藥衛生事業中也處在相對落后的位置,在新的歷史階段,加快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就是在補齊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三是《中醫藥法》的頒布實施,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少數民族醫藥與中醫藥的內在關系以及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和扶持措施,為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將對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事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成為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三、積極開展交流互鑒是發展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從歷史上看,不同民族的醫學、藥學是在中華文化發展的大格局之中,在相互之間學習、借鑒、交融的過程之中不斷發展演變的。從繁榮發展中華文化的維度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中,少數民族醫藥發展要緊緊圍繞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發揚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優秀傳統,多領域、全方位地加強交流、增進了解、促進交融。從現實發展的需要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醫藥發展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在挖掘整理研究傳統醫藥學理論方便成果豐碩,有的在提供公共醫療服務方面能力突出,有的在傳統醫藥學人才培養方面經驗豐富,有的在利用區位優勢加強國際交往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具備優勢。要推動少數民族醫藥整體繁榮發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之間就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政府部門要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支持、引導各民族醫藥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升做好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能力水平,更好地為各族群眾服務。謝謝大家!
查德忠:
謝謝鐘副司長。剛才兩位副司長就《關于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干意見》出臺情況、主要內容以及近幾年來少數民族醫藥取得的工作進展、成果進行了介紹。接下來進入第二個階段,請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
少數民族醫藥人才是發展的短板,這次文件出臺后,國家采取什么措施培養少數民族醫藥人才?
趙文華:
謝謝人民日報記者。少數民族醫藥傳承發展,最根本靠的是人才。要通過“傳幫帶”,促進少數民族醫藥人才隊伍壯大和素質提升。實施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培養一批少數民族醫藥領軍人才和優秀人才。加強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繼承,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技術骨干。發揮院校教育主渠道作用,鼓勵民族地區舉辦高等少數民族醫藥教育,加強少數民族醫藥重點學科建設,深化醫教協同,注重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探索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加強基層少數民族醫藥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開展民族地區鄉村醫生少數民族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鼓勵民族地區在職在崗中醫藥、西醫藥人員積極學習并運用少數民族醫藥知識與技能。完善少數民族醫藥醫療、藥劑、護理等人員職稱晉升和職務聘任制度。深化醫師資格考試改革,建立更加符合少數民族醫藥特點的醫師資格考試準入制度,鼓勵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通過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的考核取得醫師資格并注冊執業。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
國家采取什么措施推進少數民族醫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少數民族醫藥服務能力?
趙文華: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民族地區是短板、是重點、是難點。我們將以為民族地區百姓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為核心,下更大功夫夯實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基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總量不足、配置失衡、供需不匹配問題。加強少數民族醫醫院基礎建設,強化醫療安全和質量管理,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不斷優化供給能力和水平;實施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做好區域少數民族醫診療中心建設,扶優扶強一批“龍頭”機構,以重點帶全面,逐步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以基層為重點,推動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到農村和城市社區,實施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少數民族醫藥綜合服務區“硬件”建設,提升診療服務等“軟件”能力,筑牢服務網底。按照“放管服”要求,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少數民族醫醫院和診所,增加服務供給。在藏、蒙、維等條件成熟的民族地區基本建成少數民族醫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力爭地市級及以上少數民族醫醫院達到三級民族醫醫院標準,縣級少數民族醫醫院達到二級民族醫醫院標準,85%的民族自治地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少數民族醫綜合服務區,逐步推動少數民族醫藥服務的均衡供給,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安全有效、更方便可及的少數民族醫藥健康服務。
中國民族報記者:
通從兩位發布人的介紹我們知道,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我想請問,當前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還有沒有比較突出的矛盾或問題?都有哪些?針對這些問題和矛盾,民族工作部門怎么做?
鐘廷雄:
事物總是在克服矛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前進的。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成績是實實在在的,但在現階段依然面臨三個方面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一是,少數民族醫藥理論體系建設總體水平仍然不高。二是,人才不足是制約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三是,少數民族醫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能力還比較欠缺。我們出臺的若干意見中,針對三個問題都相應的內容。
從國家民委的角度,我們下一步從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根據職能,繼續在國家相關規劃和政策制定實施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比如,由國家民委牽頭起草,報國務院批準并印發的《“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中,有專門的章節對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做出規定。二是做好相關規劃、政策,包括此次出臺的若干意見貫徹實施的協調推動和督促落實工作。三是針對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配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主管部門做好調查研究、出臺具體措施。
健康報記者:
想請問趙副司長,在少數民族醫藥繼承創新方面,國家將采取哪些舉措?
趙文華:
一是深入推進少數民族醫藥文獻發掘整理與系統研究,對前期已整理、理論體系較完善的經典文獻促進其成果轉化應用,對尚未系統發掘整理的少數民族醫藥加強記錄并保存下來。深入系統地挖掘整理少數民族醫藥特色傳統診療器具設備及民間特色診療技術并推廣應用。二是積極推進少數民族醫藥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建立一批少數民族醫藥傳承工作室、重點研究室(實驗室)、特色技術和方藥篩選評價中心等。三是以少數民族醫藥經典方劑、醫療機構制劑為重點,開展新藥研發,改進制藥工藝技術,促進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四是根據各少數民族醫藥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發展需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地開展少數民族醫藥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五是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增強少數民族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鼓勵創新主體充分利用現有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少數民族醫藥及其創新成果。推動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學術傳承項目和傳承人遴選工作,并為傳承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人民網記者:
少數民族有很多資源,如何精準發力,推進少數民族醫藥產業發展?
趙文華:
民族地區是我國的生態屏障區,也是貧困地區,是全國扶貧攻堅的硬骨頭和主戰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我們將全面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厘清全國藥用資源的品種及蘊藏量。實施好《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充分利用民族地區地理景觀獨特多樣、自然能源資源的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精準施策,發展少數民族藥材產業,以特色、常用、珍稀、瀕危品種為重點,引導貧困戶以多種方式參與少數民族藥材種植養殖。同時,依托民族地區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文化醫藥資源,順勢而為,加強引導和支持,大力推動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旅游等特色健康服務業加快發展,逐步實現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遠大目標。
查德忠:
謝謝兩位副司長的回答。書面材料已印發給了大家,大家根據各自的關注點來做些報道。我認為,至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第一是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來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第二是從整個民族工作全局發展來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第三是在中醫藥的發展全局中,如何在統籌發展中醫藥的過程中,發展好少數民族醫藥工作。希望這些能對大家的報道有幫助。因為時間關系,如果有需要深入采訪,可與我局新聞辦聯系,我們給予安排。今天的新聞通氣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