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綠,今年花勝去年紅。2007年,一路走來,中醫藥工作與“新”同行,在中醫藥事業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
記者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2007年,全國中醫藥系統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學習領會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吳儀副總理兩次重要講話所提出的各項任務,按照整體思維、系統運行、“三觀”互動、科學管理的新思路,采取新舉措、新模式,促使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中醫藥科研成果,中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思想、經驗、技能得到繼承,中醫藥教育和人才培養取得成效,中醫藥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中醫藥事業呈現出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新要求
在黨的十七大上,堅持“中西醫并重”和“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寫入十七大報告,首次納入黨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強調要“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發揮祖國傳統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在2007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和全軍中醫藥技術大比武活動總決賽上,吳儀副總理要求:“推進繼承創新,發揮特色優勢,堅定不移地發展中醫藥事業”,“堅定不移地大力扶持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國務院成立了中醫藥工作部際協調小組,為協調解決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新思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著力于理清中醫藥事業發展思路,明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整體思維、系統運行、“三觀”互動、科學管理的中醫藥工作系統及其運行機制,從微觀落實與服務、中觀推動與管理、宏觀調控與保障三個層面,分析當前中醫藥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指導中醫藥工作;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和文化“六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思路,明確提出了深入實施中醫“三名三進”、中藥“三名三保”和中醫藥教育“三名三培”工程等發展戰略。去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了11個專題的政策研究;起草形成了《關于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送審稿)》,將提交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協調小組第一次會議討論,進一步修改后上報國務院。
新舉措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動《中醫藥法》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加強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完成了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等25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制定;完成了中醫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等一批中醫病證診療指南;籌建了全國中醫、中藥等7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在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建立協作機制,與各部委協作10余次,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與科技部等16個部門聯合出臺了《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與國家民委等11個部門共同制定了《關于切實加強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與發改委共同編制了《重點中醫醫院建設與發展規劃》;與衛生部、總后衛生部共同召開了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會議,形成了《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綜合醫院中醫科建設標準》等。在財政部支持下,用于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建設項目的補助資金由2006年的3億元增加到6億元。與衛生部共同修訂發布了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完善了相關政策;與食品藥品監管局共同起草制定了中藥注冊管理的補充規定,以進一步體現中藥新藥研制的規律和特點;與文化部共同推進了中醫藥申請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工作;與教育部、衛生部簽署了共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協議,并加強了對中醫藥高等院校教育的行業指導;與商務部共同起草了加快中醫藥服務貿易的若干政策意見,并著手開展中醫藥服務貿易的試點工作;人事部出臺文件規定中醫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可免考外語;與衛生部、工商總局等部門加大了對打擊假冒中醫名義的非法行醫和整治虛假違法中醫醫療廣告的力度。此外,在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中醫藥科普知識納入中小學教材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新模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推進中醫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將中醫藥的服務對象由以病人為主拓展到病人、亞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務范圍,由醫療為主拓展到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領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衛生部、中宣部等16個部門主辦“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科普宣傳活動,活動將歷時3年,行程遍及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中醫大篷車萬里行、走進農村社區等多種形式,在各地掀起了了解中醫藥、運用中醫藥的熱潮。
為將具有一技之長和實際本領的中醫藥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在吉林、浙江和四川等地開展了試點工作,對解決具有一技之長和實際本領的中醫藥人員的資格認定的方法進行了探索。從試點省份看,這些人員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歡迎。
9省市藥品零售企業試點設置中醫“坐堂醫”診所,為規范中醫“坐堂醫”診所、促進中醫藥服務進社區積累了經驗。
在推進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過程中,制定了《加強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確定了一批重點建設單位。河北劉守真祠堂和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成為首批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
新成效
在中醫藥科技工作中,中醫藥治療有優勢的重大、疑難疾病和社區、農村常見疾病、中醫“治未病”及亞健康中醫干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安徽、河南等15個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省份的6000多名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治療結果表明,中醫藥治療艾滋病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在人才培養教育方面,通過實施中醫類別全科醫師、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鄉村醫生中醫專業學歷教育等人才培養項目,近三年來累計培養2萬多名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有5萬多名鄉村醫生接受了中醫專業中專學歷教育;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和第一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結業,培養了一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和中藥技術人才,傳承了一批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思想和經驗。
在國際合作方面,首次在世界衛生組織與我國的國家合作戰略中將傳統醫藥作為合作內容。中法政府簽訂了中醫藥合作協議,成立了中法中醫藥合作委員會;在中俄友好年活動中,溫家寶總理對中俄中醫藥合作發展給予了積極評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香港食物及衛生局簽署了關于中醫藥領域的合作協議。
新局面
2007年,中醫藥工作進一步得到各地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據了解,天津、吉林等17個省(區、市)成立了省級中醫藥工作領導協調小組;廣東、湖南、江西等省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召開了發展中醫藥的大會;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出臺了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決定或意見;四川綿陽、廣東惠州等一些地市也出臺了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文件;湖南省成立了副廳級中醫藥管理局。
與此同時,大部分省份出臺了推動中醫藥服務進社區、進農村的相關政策,青海等18個省份明確要求提高新農合中醫藥服務報銷比例,山東等6個省份明確要求降低新農合中醫藥服務報銷起付線,北京等21個省份出臺了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實施意見,四川實施了“中醫藥服務基層利民工程”,寧夏建立了社區中醫藥人員學歷教育、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上海成立了“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講師團”并定期開展培訓。各地涌現出一批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和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去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后做出了向陳海新、王學詩同志學習的決定。與中宣部、衛生部、總后衛生部聯合組織舉辦了先進典型事跡巡回報告活動,有力推動了醫德醫風建設及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
中醫藥管理部門廣泛開展了建設學習型組織、服務型機關、和諧團隊活動。一年來,中醫藥系統干部職工堅持議全局、抓大事,在思想觀念的更新、工作思路的調整、工作方式的改變、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作風的轉變、工作機制的健全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