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農村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網底———村衛生室,從人員到機構都還無法體現公益性,這將直接影響“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
在農村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農村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網底———村衛生室,從人員到機構都還無法體現公益性,這將直接影響“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實現。為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建議,將鄉村醫生和村衛生室納入“公立”。 于文明委員對記者說,今后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重點應該是軟件,是人才,是服務隊伍的建設。特別是要建立一支能夠掌握中西醫兩法的農村和社區的人才隊伍。目前,農村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房子蓋了、設備有了,但是還缺乏掌握和使用這些設備的人,一方面是現有人員的水平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缺少終身繼續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是醫科大學生下不去、留不住、養不起,缺乏相關政策、經費保障和政策環境。特別是村衛生室尚處于“自收自養”的狀態,缺乏公益性,也不利于“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實現。 于文明委員認為,實現農村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一支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質的衛生專業技術隊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為此,他在“關于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的提案中建議: 將現有的鄉村醫生納入“公立”衛生技術人員管理。借鑒七八十年代農村民辦教師轉為公立教師的成功經驗,通過“醫師”培訓考試,將現有鄉村醫生納入公立機構人員統一管理,為鄉村醫生提供基本工資保障,解決鄉村醫生的后顧之憂,滿足農村衛生服務需要。 將村衛生室納入縣鄉統籌的公立醫療機構管理,提供運行經費保障。增加對村衛生室的投入,改善村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提高工作待遇,積極落實農村衛生人才的各項優惠政策。 統籌規劃縣、鄉村醫療機構,設立人員編制和崗位。各地盡快制定縣鄉村衛生技術人員需求、培養、使用《規劃》,有計劃地吸引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建立鼓勵衛生人才到農村去工作的政策環境。 建立健全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制度,加大對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投入,國家設立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專項經費,將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情況作為崗位人員聘任、技術職務晉升和執業再注冊的重要條件。 借鑒五六十年代“一根針,一把草”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機制的成功經驗,加強農村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和中醫藥人才培養,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保障新農合健康持續發展,緩解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記者張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