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赴川抗震救災中醫醫療隊專家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為指導下一步中醫藥在救治傷員和防病治病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提供決策依據。從四川災區歸來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醫療隊部" />
6月2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赴川抗震救災中醫醫療隊專家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為指導下一步中醫藥在救治傷員和防病治病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提供決策依據。從四川災區歸來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醫療隊部分隊員、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外科專家張朝輝、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汪衛東等匯報了在災區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的情況,并提出相關建議。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高思華等參加了座談會。 東直門醫院醫療隊隊長于國泳匯報了在四川省德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支援救治的情況。他們醫療隊共為地震傷員進行了32臺手術,無1例術后感染,無1例截肢。同時他們還組織了2次義診,3次下到受災的鄉鎮巡診,受到災區群眾的歡迎。骨科專家王建軍介紹,傷員術后配合服用中成藥,可以促進骨折康復,防止肌萎縮。另一方面使用鎮靜安神的中藥能夠很好地穩定患者情緒,治療失眠。胸外科專家王廣說,由于夏季蚊蟲增多,建議加強中醫藥防疫工作,在災區熬制預防流腦和乙腦的中藥給群眾使用。王耀獻副院長代表東直門醫院與德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達成對口支援協議,將在今后加強溝通,幫助德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找準定位,加強人才和學科建設,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外科專家張朝輝介紹說,中醫外治法對于感染性傷口獨具特色和優勢。采用去腐生肌、活血化瘀的方法,對傷口感染的傷員進行早期干預,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截肢率。他認為,地震傷員在3~4周后,有可能出現感染潰瘍和褥瘡、骨髓炎等問題。他建議通過培訓交流、遠程會診等措施,發揮中醫藥在以上領域的優勢和作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汪衛東介紹了對德陽、都江堰、江油等地傷員和群眾進行心理干預和心理重建的情況。他說,地震災害對當地群眾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心理干預,可能會造成精神抑郁癥,而心理重建需要更長的時間。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災后的心理干預。而大多中醫院沒有心理科,中醫心理專家缺乏。他建議抓住機會,繼續派出中醫心理專家深入災區進行干預治療,同時幫助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建立中醫心理科,形成以該院為中心的災區中醫心理治療網絡。 王國強聽取大家的介紹后,對醫療隊在抗震救災工作中的突出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隊員們所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謝和慰問。他說,大家的實踐證明,中醫藥在地震傷員救治和防病治病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東直門醫院醫療隊在傷員救治中做到了術后零感染,并對所在醫院給予了大力協助。不僅鍛煉了隊伍,也展示了中醫藥人員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形象。要認真總結經驗,針對災區后期的多發病、常見病、傳染病,在隊員結構上做相應調整,派出包括中醫心理專家在內的中醫專家組,趕赴災區,在對口支援醫院以及各個災民安置點,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為災區群眾和救援人員服務。他建議張朝輝抓住若干病例,觀察療效,通過實踐來驗證中醫在控制感染方面的獨特作用。如果療效確切,可以將中醫外治法加以推廣,解決災區傷員感染潰瘍等問題。他提出,可以以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為依托,組建中醫心理專家團隊,并盡快再派一批心理專家到災區去,與中醫臨床專家合作,將心理疏導與中醫藥臨床有機結合,增強治療效果,在后期災民心理康復方面發揮中醫藥作用,抓住機遇,促進中醫心理學的發展。(記者高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