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承中醫國粹,傳播優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諧”為主題的“中醫中藥中國行”澳門站啟動儀式,10月12日下午4時在塔石廣場隆重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代表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并講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司長辦公室主任譚俊榮、衛生局局長李展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署長林秉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兼新聞辦主任蔣健、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王笑頻,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兼中醫藥局局長彭煒、澳門政府行政會發言人唐志堅及澳門立法會議員代表參加了啟動儀式,并與李大寧副局長一起為活動揭幕。
澳門回歸近9年來,在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的中醫藥事業取得了較快發展,澳門政府依法管理衛生機構,逐步制定完善了中醫藥的法律法規。
李大寧副局長在講話中指出,澳門科學的管理程序和嚴謹的管理規定為內地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李大寧說,中央政府十分重視內地與澳門中醫藥界的交流與合作,已建立了高層合作平臺。除在中醫藥法規、政策、管理以及學術和專業方面相互溝通外,在中醫藥的立法、管理、醫師注冊、認證、研發、教育等方面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據澳門衛生局統計,截至2007年底,在澳有執業資格的中醫已逾400人,包括中醫生、中醫師、針灸師及按摩師。除政府衛生中心、私立醫院、慈善醫療機構外,中醫從業人員遍布大街小巷,開設診所、在中藥店駐診,為居民提供服務。2007年,全澳私人中醫診所接診人數達26.7834萬人次。此外,據不完全統計,澳門中藥店所售的藥材約有1000多種。近年來,在中醫藥科研機構推動下,不少中藥以保健飲品、食品姿態進入大眾飲料市場,中藥田七、當歸、枸杞子、黨參、桂圓、淮山藥、紅棗等,結合“廣式”飲食文化,已成為澳門居民煲湯的常用材料,并應用到各式烹調中。每年農歷四月廿八日,澳門中醫中藥業界還有拜祭“藥王”神農的傳統。可見,傳統中醫中藥在澳門已根植民心。
從上午開始的澳門站廣場活動吸引了幾千名澳門市民踴躍參與,許多市民在現場學習柔力球、無極健身球、太極扇,領取中醫藥科普資料、宣傳品。百米長廊展、中醫藥免費健康咨詢、中藥謎語、中醫藥文化知識、認識中藥材等有獎游戲嘉年華活動,讓澳門市民親身體驗了中醫藥文化的無窮魅力,享受到中醫藥服務所帶來的健康快樂。
啟動儀式上,李大寧代表全國組委會向澳門贈送了科普圖書,并向活動支持單位和協辦單位贈送了紀念品。
澳門郵局還特意為此次活動發行了紀念首日封。(記者張東風)

10月12日,中醫中藥中國行澳門站活動在澳門塔石廣場隆重舉行。圖為國家中醫藥局副局長李大寧(左五), 澳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左六),澳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譚俊榮(左七),澳門特區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左四),香港特區衛生署署長林秉恩(左八),國家中醫藥局新聞辦主任蔣健(左九),國家中醫藥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王笑頻(左三),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彭煒(左二),澳門特區政府行政發言人唐志堅(左十),澳門立法委議員梁慶平(左十一)、崔世平(左一)為活動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