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強(左二)與王大均(左一)親切交談 巨 鋒/攝 陽春三月,春風和煦。鄧小平故里四川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 3月29日下午,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參加“中醫中藥中國行”四川省" />
王國強(左二)與王大均(左一)親切交談 巨 鋒/攝
陽春三月,春風和煦。鄧小平故里四川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 3月29日下午,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參加“中醫中藥中國行”四川省廣安站活動的啟動儀式后,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馬建中及四川省有關人員一同,乘車來到距廣安市區6公里的協興鎮牌坊村衛生站看望鄉村中醫王大均。 “妙手施仁術望聞問切,辨證查機因寒熱虛實”,迎著這樣一副對聯,王國強走進鄉村中醫王大均及其兒子王敏工作的牌坊村衛生站。看到64歲的王大均正在專注地給病人開處方,王國強沒有打擾,在他身后駐足。 在牌坊村,王大均是十里八鄉聞名的老中醫,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他和兒子都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為全村3300多人提供中醫藥服務。 當地衛生局人員介紹王國強時,王大均接過話說:“我早就認識王部長了!在中國中醫藥報上‘見過’好多次了!”王大均的開場白,使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王大均從中國中醫藥報創刊時訂閱,迄今20年。他按照政策法規、臨床知識等內容分類,剪下來貼在不同的本子上,至今積了厚厚一大摞。不僅自己看,還放在藥柜旁供人閱覽。最近兩周的報紙,則掛在門診部進門的墻上。“中國中醫藥報對我幫助可大了!每一期我都認真看,你們的報紙越辦越好!” 王國強關切地問老人:“行醫多少年了?有什么困難嗎?” 王大均說:“我從衛生站成立就開始給老百姓看病,40多年了。中 醫藥方便、便宜,老百姓信得過。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中醫技能培訓,也能給我們參加職稱考試和評選的機會。” 王國強連連點頭,“目前衛生部正在研究現有的醫師從業資格政策,對于師承和確有一技之長者,將會有相關政策。而且,要增加對他們的中醫理論和技能培訓,考試要側重實際和經驗。” 牌坊村衛生站有300多種中藥材,大部分中藥的炮制加工,都是王大均自己完成。王國強拉開裝滿中藥的藥斗子,一邊看一邊問藥材的質量、產地、炮制等問題,王大均一一回答。裝中藥的柜子上整齊地擺放著一摞本子,這是王大均自2003年以來給病人開的處方。“這都是我的醫案,將來我要認真整理、總結。” 在王國強與王大均談話間,20多平方米的衛生站已經擠滿了人,圍繞中醫治病紛紛發表看法。 “王醫生有中醫絕活,我們都找他看病。” “中藥便宜,也沒啥子副作用,我愿意看中醫!” “腰痛,腿痛,讓老王按摩幾下,就好嘍!”…… 王國強說:“鄉村醫生要像王大均這樣,善于總結行醫經驗。衛生局也要收集鄉村醫生的好經驗和一技之長,在農村推廣,更好地推進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他握著王大均的手,“感謝您幾十年如一日為鄉村老百姓服務,精神可嘉,值得學習!” “這是醫生的職責!”王大均說,“我的孫子、孫女也在跟我學習中醫。”王大均12歲的小孫子王淵,手里拿著一本《藥性歌括四百味》,靦腆地站在爺爺旁邊。 王國強摸著孩子的頭說:“你培養得好啊,以后要讓他們讀大學,讀中醫藥大學,成為名中醫,為老百姓服務。” 隨后,王國強等又調研了協興中心醫院衛生院,并與廣安區部分鄉村中醫進行了座談。在聽取他們對農村中醫藥工作的意見后,王國強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高度重視和推動解決大家提出的鄉村中醫職稱評定、技能培訓等問題。“衛生和中醫藥工作的重點在農村,與農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我們要努力做好農村中醫藥工作,充分滿足廣大農民對中醫藥的需求。” (記者 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