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政府責任,承接歷史,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樹起中醫藥發展的又" />
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政府責任,承接歷史,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樹起中醫藥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承接歷史。回眸新中國成立60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每在關鍵時刻推動中醫藥事業不斷向前,《意見》深刻總結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歷史經驗。回眸近百年,在現代醫學伴隨西學東漸逐步進入中國并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意見》充分肯定了中醫藥的歷史貢獻、科學文化價值和性質地位作用。 立足當前。察世情,《意見》指出隨著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優勢;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看國情,《意見》對中醫藥工作的全面部署,是落實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的重大舉措。看行業,《意見》科學分析了新形勢下深刻變化的中醫藥發展環境,指出問題所在,明確發展方向,是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面向未來。《意見》鮮明地提出“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需求作為中醫藥工作的出發點”,“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要求堅持中西醫并重,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堅持中醫與西醫優勢互補,堅持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堅持發揮政府扶持作用。這是推進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旗幟,是當代中醫藥工作者肩負的歷史重任。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醫藥事業取得顯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中醫藥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中醫藥需求。比如中醫藥特色優勢淡化、繼承不夠、創新不足、人才匱乏等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加以解決。 《意見》適時而生,承前啟后,高瞻遠矚,將中醫藥放到了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戰略層面,迎來中醫藥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可以預料,若干年后,中醫藥將成為我國的國家優勢,并將在走向世界中,成為中華民族對人類的杰出貢獻。 當前,中醫藥事業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各級政府是領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責任主體。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全國中醫藥系統必須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精神,深入學習貫徹落實《意見》精神,開創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