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中西醫并重是我國的基本衛生方針,新醫改予以重申。作為醫改的重要配套文件,《意見》再次明確堅持中西醫并重,將其作為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基本原則之一。 長期以來,中醫藥和西醫藥互相補充、協調發展,共同擔" />
堅持中西醫并重是我國的基本衛生方針,新醫改予以重申。作為醫改的重要配套文件,《意見》再次明確堅持中西醫并重,將其作為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基本原則之一。 長期以來,中醫藥和西醫藥互相補充、協調發展,共同擔負著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的任務,成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這是我國的現實國情。當前,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無論現實國情,還是基本國情,都決定了推進醫改,必須堅持中西醫并重,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 因為,中醫藥簡、便、驗、廉、治未病等特點,中醫藥數千年扎根基層百姓的傳統,以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醫療衛生主要靠“一根針、一把草”的豐富經驗,都說明中醫藥可與西醫藥互補短長,這有助于中國走出一條供得起、重預防、保公平、可持續的醫改成功之路。 當然,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各級政府必須肩負起義不容辭的責任,意味著推進醫改時,要始終把中醫藥擺在與西醫藥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中西醫在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基本藥物制度、公立醫院改革等方方面面的平等地位。堅持中醫與西醫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在當前中西醫發展尚不平衡,還存在西醫腿長、中醫腿短的背景下,堅持中西醫并重給各級政府和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意見要求基本實現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都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品種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報銷范圍,按照中西藥并重原則合理確定基本藥物目錄中的中藥品種,將有中醫預防保健特色優勢的中醫藥服務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只有這樣,才能讓中醫短腿盡快長起來,中西醫并重、優勢互補才有可能。 立足中國國情,著眼衛生現狀,實現醫改目標,中醫藥在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堅持中西醫并重重要而緊迫。落實好扶持意見精神,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和關心中醫藥工作,扶持和推動中醫藥發展。若干年后,作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實踐將給世界衛生事業發展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