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中醫藥發展大會上,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作了題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形勢與任務”的主旨報告。報告指出,中醫藥工作不能僅僅“以病人為中心&rdquo" />
11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中醫藥發展大會上,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作了題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形勢與任務”的主旨報告。報告指出,中醫藥工作不能僅僅“以病人為中心”,而是要“以人為中心”。 王國強說,世界衛生組織1996年在《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醫學,將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發展;從重治療向重預防發展;從對病源的對抗治療向整體治療發展;從對病灶的改善向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發展;從群體治療向個體治療發展;從生物治療向心身綜合治療發展;從強調醫生的作用向重視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發展;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發展。我國中醫藥的理論思維和辨證論治方法,以及中醫醫療保健模式符合未來醫學發展趨勢,將顯示其獨特而旺盛的生命力。 就如何理解中央關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王國強指出,中醫的整體觀與系統論不僅是指導中醫藥科學認識健康、辨證施治疾病、預防保健“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維方式,也是指導中醫藥工作整體思維、系統運行、三觀互動、科學發展的重要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模式。 他認為,中醫藥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六個特性,一是整體性,中醫藥工作是一個完整、統一、復雜的系統工程;二是綜合性,是一項涉及多部門、多領域、多學科的工作;三是層次性,是一個微觀、中觀、宏觀層次分明、彼此互動的系統;四是動態性,繼承創新、與時俱進、重點突出、不斷優化;五是包容性,中醫藥工作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民間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工作;六是目的性,以人為本、醫療保健、健康服務、促進和諧。 王國強把一張體現“整體思維、系統運行、三觀互動、科學發展”理念的圖展示給大家,通過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解讀中醫藥工作的大局,使立體的工作平面化,整體的工作層次化。 他說,無論是微觀、中觀還是宏觀層面,所有的工作都圍繞“以人為本”,中醫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中醫藥服務對象不僅是病人,還有亞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服務手段既有醫療又有保健和預防,所以不應僅僅以病人為中心,而是要“以人為中心”,中醫工作的目的是讓大家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人民群眾對中醫的需求不僅是治已病,還要治未病。 從微觀層面來說,要圍繞中心,落實服務,遵循五行要素,即以人為本大醫精誠——理念行,知情選擇參與獲得——維權行,整體思維辨證論治——能力行,望聞問切藥針推膳——方法行,安全有效簡便驗廉——效果行。 中觀層面從七個方面大力推進工作,即發展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民族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發展,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宏觀層面建立健全七個方面的保障機制,即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統籌協調;加大對中醫藥事業投入;加大相關政策對鼓勵中醫藥服務提供和使用的力度;加強中醫藥法制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加強中醫藥行業管理;加強中醫藥政策研究和戰略規劃。(記者厲秀昀 吳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