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中醫藥報社推選的“2009中醫藥發展最具影響力新聞人物”日前揭曉,“首屆國醫大師”群體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當選。
本次推選為第三屆中國中醫藥發展大會內容之一,推選對象為2009年度在我國中醫醫療、保健、科技、教育、產業、文化等領域,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在行業和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并被國內外新聞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的年度新聞人物。
國醫大師群體
簡介:2009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對30位多年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老中醫專家授予“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他們分別是(按姓氏筆畫排序):王玉川、王綿之、方和謙、鄧鐵濤、朱良春、任繼學、蘇榮扎布(蒙古族)、李玉奇、李濟仁、李振華、李輔仁、吳咸中、何任、張琪、張燦玾、張學文、張鏡人、陸廣莘、周仲瑛、賀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農、強巴赤列(藏族)、裘沛然、路志正、顏正華、顏德馨。
推選理由:作為我國政府部門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并表彰的國家級中醫大師,他們是中醫藥界的老前輩,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醫藥事業,把全部心血獻給了中醫藥事業。他們以精湛之術普濟眾生,以仁義之心寬人律己,以傾囊之德傳授于徒,詮釋了大醫精誠的內涵;他們是一個時代中醫人文的縮影,是中醫藥界德藝雙馨的楷模。
他們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旗幟。他們學術特點鮮明,理論造詣深厚,是中醫藥行業寶貴的智力資源和財富,在中醫藥學的傳承、創新、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和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與創新的標桿。
他們是傳承中醫藥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他們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披肝瀝膽,嘔心瀝血,為五千年中醫藥血脈代代相傳做出重要貢獻;他們是中醫藥人才成長的榜樣和楷模,代表著中醫藥人才培養發展的方向。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群體的評出注定在五千年中醫藥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吳以嶺
簡介:河北以嶺醫藥集團董事長,河北醫科大學醫藥研究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
推選理由:在甲流全球肆虐的2009年,中醫藥參與其中顯示出獨特防治優勢,為全世界關注。中藥連花清瘟膠囊經循證醫學研究評價證實治療甲流療效確切,成為2009年知名度最高的藥品之一。以其研發者吳以嶺為代表的中醫人,值得我們記住和尊敬。
“求經莫泥古,繼往開來先。”吳以嶺堅持工作在科研、醫療一線,為中醫藥學術創新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創建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首次建立“絡病證治”學說,運用絡病理論指導中醫藥科研、臨床,并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個國家準字號新藥,獲國家發明專利11項;他開辟了從絡病論治心腦血管病的新學術領域,研發出治療心腦血管病通心絡膠囊、抗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的芪藶強心膠囊。2009年,吳以嶺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由他領銜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律失常應用研究”獲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記者柴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