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調研時指出,要積極貫徹落實醫改意見,堅持醫院公益性,發揮中醫藥特色,加強人才培養,改善醫德醫風,更好地為群眾健康服務。特別強調科研要為臨床防治服務,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馬建中,衛生部辦公廳主任侯巖、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等陪同調研。張茅一行參觀了醫院新建成的醫療綜合樓以及煎藥室、實驗研究中心等地,詳細了解了小包裝中藥飲片使用情況,并看望了住院病人,慰問了醫護人員。 在聽完院長唐旭東關于醫院規劃發展的介紹和黨委書記曹云關于創先爭優活動開展情況的匯報后,張茅對西苑醫院在搬遷改建的艱苦環境下仍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保持門診量平穩增長表示贊賞,對醫院在醫療服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給予肯定。他希望醫院與有關方面做好協調,盡快落實規劃方案,早日完成搬遷工作。 張茅強調,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中醫藥,提出中西醫并重的衛生方針,從中央到地方,都很支持中醫藥發展,人民群眾也都信任中醫、喜歡中藥,目前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最好時期。希望西苑醫院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堅持醫院公益性,改革內部管理機制,建立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要支持基層醫院能力建設,提高整體水平,這是醫改強基層、保基本的重要內容。同時,醫院的建設要與區域衛生規劃緊密銜接。張茅指出,中醫藥特色優勢是中醫醫院立院之本,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疑難雜病以及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中醫藥科研工作不能與臨床醫療脫節,必須從人民健康需求出發,為提高臨床療效服務。要認真研究、積極探索“治未病”的方法和途徑,加強預防保健,用較低的費用,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 張茅提出,要加強人才培養,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按照中醫藥自身規律,培養建設符合中醫藥特色的人才隊伍。尤其要重視和加強護理人才的培養,提高護士社會地位,擴充護士隊伍,以滿足醫療需求。通過實行績效工資、開展業務培訓、適當調整服務價格等方式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努力在社會上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張茅要求,要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要在醫務人員尤其是年輕人中間宣揚大醫精誠、救死扶傷的偉大精神。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落到實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西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周文泉等參加座談。(記者高欣軍 攝影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