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2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京召開全國民間醫藥暨民營中醫醫療工作座談會。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全面總結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的成績和問題,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部署今后" />
11月23~2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京召開全國民間醫藥暨民營中醫醫療工作座談會。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全面總結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的成績和問題,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部署今后一個時期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任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馬建中,局黨組成員王志勇等領導出席。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性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會。 王國強指出,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是我國中醫藥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醫藥是中醫藥學形成的重要來源,是中醫藥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是中醫藥自主創新的重要領域;發展民營中醫醫療機構,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服務需求,有利于突出中醫藥特色、發揮中醫藥優勢,有利于形成競爭機制、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只有讓民間醫藥和經典傳承的中醫藥協調發展,只有堅持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共同發展,才能逐步改變目前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相對滯后的局面,促進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 王國強分析當前形勢認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為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日益受到重視,政策環境更加有利,而深化醫改對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民間醫藥挖掘整理和總結利用,發揮民間醫藥人員的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療機構形成多樣辦醫格局,是解決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中醫藥服務需求的重要途徑,對提高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擴大中醫藥覆蓋面具有重要意義。 王國強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推動民間醫藥傳承與創新,進一步扶持和引導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對民間醫藥堅持“挖掘、整理、總結、利用”方針,堅持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政府扶持引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對民營中醫醫療機構,鼓勵多形式、多渠道投資發展,把其與公立中醫醫療機構擺在同等重要位置,堅持依法監管和服務并重,從過去單純管理向管理、幫助、促進相結合的方式轉變,堅持突出中醫藥特色,發揮中醫藥優勢。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逐步搭建全國民間醫藥信息平臺,建立全國民間醫藥信息數據庫,收集整理民間醫藥。“十二五”期間,將建立國家級和省級中醫藥特色技術和方藥篩選評價中心,對民間醫藥特色診療技術、驗方、秘方等進行篩選和評價,并將推廣應用。通過開展將農村具有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研究建立中醫預防保健職業技能鑒定制度等措施,加強民間醫藥人員隊伍建設。 對于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王國強要求,一是要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療機構,將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納入當地衛生服務體系發展規劃,放寬準入范圍。二是大力改善其執業環境,將符合條件的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納入社會保障定點服務范圍,并執行與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相同報銷項目和標準;在職稱評定、人才引進、科研立項、成果鑒定、繼續教育、醫院等級評審、重點專科專病建設、臨床重點學科建設以及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將民營中醫醫療機構與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同等對待。三是加強監督指導,要將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納入中醫醫療質量監控范圍,引導和監督其依法辦醫,加強自律;將其納入行業培訓等日常指導范圍,提供更多培養培訓機會。四是引導其健康持續發展,要把民營中醫醫院納入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范圍,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做大做強,引導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嚴格依法執業,規范經營行為,同時鼓勵和指導其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十二五”重點中醫專科專病建設項目中,將把民營中醫醫院納入遴選范圍,并要求各地在確定本地區中醫重點專科專病時也要將民營中醫醫院納入。 各地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人,部分民營中醫醫療機構代表及有關人員200余人參加了大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政策法規與監督司、科技司負責人分別就民間醫藥和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的政策措施、監督服務、科研思路做了專題發言。廣東省中醫藥局等11個部門和單位做了大會經驗交流。 會議討論修改了《關于加強民間醫藥工作的意見》。(記者高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