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三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在成都開幕。大會以“中醫藥創新與發展”為主題,為期兩天的會議重點舉辦創新論壇、專題活動、中醫藥科技博覽三大活動。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 />
11月25日,第三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在成都開幕。大會以“中醫藥創新與發展”為主題,為期兩天的會議重點舉辦創新論壇、專題活動、中醫藥科技博覽三大活動。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開幕式上致辭時提出,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應該在五個方面爭取新突破。他同時表示,中國作為傳統醫藥大國,愿意通過中醫藥現代化的努力,為推動世界傳統醫藥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為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王國強首先介紹了中國政府近年來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所作的努力,并表示,面對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好機遇,我們應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建立有效機制,促進中醫藥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 王國強提出中醫藥創新發展應著力在五個方面爭取新突破:一是要系統闡明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充分運用中醫藥學的歷史積累和實踐經驗,積極利用現代系統科學、復雜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技術手段,對中醫藥學的本質特征、核心理論進行現代闡述與詮釋,賦予時代的特征。二是要創新發展中醫藥理論。以中醫藥文化和理論為指導,以中醫藥防病治病實踐為基礎,遵循中醫藥原創思維,通過對實踐中新現象、新問題的解釋和解決,不斷深化對人與自然及社會關系、健康與疾病動態演變規律、維護健康與防治疾病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醫藥學的理論體系。三是要創新發展中醫藥技術。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加快中醫藥預防保健、疾病診療技術的創新,加快中醫診療儀器設備、中藥新藥的研制,加快中藥材生產、中藥工業關鍵技術的開發。四是要建立適合中醫藥學術發展的方法學。根據中醫藥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復方用藥等認識論和方法論特色,集成生物醫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復雜科學等研究方法,建立與中醫藥理論和臨床診療特色相適應的方法學體系,豐富和發展生命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五是要建立中醫藥標準規范體系。在加強中醫藥基礎標準、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標準制修訂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標準規范體系的總體框架及基本內容、中醫藥標準規范的制定方法及基本要求的研究,使相關標準符合中醫藥特點,并把中醫藥的特色優勢用標準規范的形式固定下來并加以推廣。 此外,王國強還提出應把握的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中醫藥學的原創思維、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堅持以臨床實踐和療效為創新基礎、堅持利用現代科技。 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老撾衛生部部長本梅·達拉洛、四川省委常委王少雄等出席開幕式并講話。開幕式結束后,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的貝瑞·夏普利斯教授,中國科學院陳凱先、陳可冀院士,中國工程院吳以嶺院士等分別圍繞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等問題做主題報告。 大會由科技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5個部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承辦,是歷屆大會參與主辦的國家部委最多的一次。共有來自2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2000名代表參加;共征集論文1300多篇,確定學術報告200多篇。 創新論壇由大會報告和主題分會兩部分組成,設置了政府論壇、中醫藥學傳承創新與基礎理論研究等七個主題分會。專題活動將主要圍繞中醫藥學術、國際合作、產業發展方面的熱點問題開展,并首次設置了“生物醫藥產業對接洽談暨重大科技項目簽約儀式”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儀式”,簽約總金額達到73.37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有12個,主要涉及國際合作、成果轉化、風險投資等方面。 2010中藥行業品牌峰會同期舉行,并首次發布了中國中藥行業企業品牌百強榜單,包括同仁堂、梧州制藥、雷允上制藥在內的多家國內知名中藥企業榜上有名。(記者向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