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12月24日舉行聯組會議,就《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情況的報告》開展專題詢問。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回答詢問時表示,中醫藥雖然不是醫改" />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12月24日舉行聯組會議,就《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情況的報告》開展專題詢問。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回答詢問時表示,中醫藥雖然不是醫改近期五項重點改革的任務之一,但其中哪一項工作都需要中醫藥,都需要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作用。中國的醫改之路,必須體現中國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西醫并重”。 王國強在回答張美蘭委員發言詢問時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十分注重發揮中醫藥在醫改中的作用。中央文件當中特別強調,要堅持中西醫并重,充分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在醫改中的作用。為此,2009年4月,國務院專門出臺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中醫藥事業在新時期的發展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體現了深化醫改的意見和醫改近期五項重點工作的精神和要求。中醫藥雖然不是五項重點改革的任務之一,但是這五項重點改革當中,哪一項工作都需要中醫藥,也都需要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作用。 王國強介紹,在醫改領導小組和醫改辦的領導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了鼓勵提供和使用中醫藥服務的政策,如在新農合政策當中,提出要提高報銷比例,降低起付線,使基層群眾能夠更方便地使用中醫藥服務,特別是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服務;在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方面,藥物目錄當中擴大了中成藥和民族藥的數量,突出了中西藥并重的原則,中藥飲片也成為基本藥物目錄的內容;在建設2000所縣級醫院的規劃當中,有17%的建設項目用于縣級中醫醫院和縣級民族醫院,目前全國民族醫臨床基地建設有1個,納入地市級以上重點中醫院建設項目的民族醫院有28所,納入民族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的縣級民族醫院有67所,另外還確定了49個民族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針對張美蘭委員提到的中醫醫院的西化趨勢問題,王國強指出,探究原因,主要是如果中醫醫院都做中醫的話,收費很低,養不活醫院,政府又沒有補貼,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生存,就走偏了方向,只好去做西醫的服務。他認為,需要研究怎么樣在財政上予以公立中醫院補貼,扶持它從事中醫研究和治療,提高療效。“目前中醫服務收費太低,扎一次針就四塊錢,按摩只有二十塊錢,到社會上洗個腳還要七八十塊錢,勞動和價格不成比例,所以需要探索公立中醫院的改革和補償機制,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這方面部分地區有一些很好的典型,比如安徽,提出“5+1”的改革方式,五項重點改革加發展中醫藥,取得很好的效果。廣西也是“5+1”,把五項工作加上扶持廣西的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的發展,作為醫改的重點。北京市規定在市公立中醫院采取“吃皇糧”的辦法,就是全額補助,同時通過考核來確定醫院中醫特色,特色越明顯給的補助越多。另外,甘肅的經濟條件比較差,他們就把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作為探索甘肅醫改之路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特別是廣大農村,用非常簡便的中醫方法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把當地藥材列入藥方,普及到鄉鎮衛生院進行治療,效果非常好。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推動中醫藥在醫療、教育、科研、保健、產業、文化幾方面的協調發展,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醫改為中醫藥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但是說到底,中醫藥能不能發揮作用,關鍵在于發展中醫藥、扶持中醫藥,解決制約中醫藥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把中醫做強做大,這樣才能使中醫藥更好地發揮作用。另外,中藥作為農副產品,價格波動可能影響中醫藥的發展,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加強研究。 同時,要把重點放在中醫的特色優勢和重點優勢病種上,在提高療效方面加強研究。中醫的“治未病”、預防保健作為特色優勢領域,要不斷地加強,建立中醫預防保健體系。 最后,要加快中醫藥的立法。中醫藥法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在積極準備起草,爭取能夠在本屆人大出臺。(邊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