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
中新網3月9日電 衛生部部長陳竺9日表示,今年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的水平會大幅度提高。但新農合補助水平總體來說相對比較低,去年是120元,今年是200元。這是我們的國情所決定的。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9日下午就“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舉行記者會,陳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作如上表述。 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2011年政府對新農合的補助將從120元提高到200元,這個幅度很大,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去年衛生部在農村開展了兒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保障,新農合報銷的比例達到了70%多,在目前較低的籌資條件下,如何才能做到較高的保障水平,如何確保資金的安全運行? 對此,陳竺表示,今年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的水平會大幅度提高。但新農合補助水平總體來說相對比較低,去年是120元,今年是200元。這是我們的國情所決定的。 陳竺回顧了新農合的發展歷程: ——2003年的時候,新農合只有人均30元的水平,當時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在實踐過程當中,當籌資水平不斷提高的時候,又提出了門診統籌的問題,因為如果小病不看,拖成大病的話,也會帶來巨大的疾病風險。 ——經過幾年的努力,2010年在120元籌資水平,這是政府的補貼,加上農民自己交的部分,總共150元的籌資水平下,實現了住院報銷率在政策范圍內能夠達到60%,同時,在60%的地區實現了門診統籌。政策范圍內報銷封頂線達到了農民純收入的6倍,也就是3萬元。全國有11億農民受益。 陳竺說,在保基本的同時,也在探索保一些重點的病。首先是兒童的大病,一個是兒童的先天性心臟病,另一個是兒童的白血病,總共兩類6種。需要說明一點,并不是完全地免費,實際上是由新農合報銷70%,然后由大病救助的基金根據家庭的情況給予20%的補償,加在一起對于困難家庭能夠達到90%或者更高一點兒的補償。 陳竺表示,農村兒童“兩病”保障的工作雖然開展時間不長,但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2010年年底,從文件下發,也就是半年的時間,因為政策執行實際上還有一個時間差,已經有4千多名患兒得到了救助。大約有白血病480多例,完全緩解率超過了四分之三。先天性心臟病將近4千例,手術成功率很高,絕大多數情況下治愈率超過了95%。 陳竺指出,今年在籌資水平進一步提升的情況下,一方面我們的受益面要進一步擴大,另外就是政策范圍內的報銷比率也要進一步提升,同時門診統籌還要進一步推開。今年按照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的要求,政策范圍內報銷比率要達到70%,而且報銷上限要達到5萬元,同時門診統籌又在推開,因此這是要花很大力氣的。 陳竺說,對于大病保障,按照前一段時間國辦發的今年的醫改任務,要求兒童“兩病”試點要向全國普遍推開,同時還要擴大大病保障的試點病種。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婦女“兩癌”篩查和大病救治,宮頸癌和乳腺癌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療效也比較確切,而且我們也已經開展了早期的篩查,費用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2月27日總理在和網民對話的時候,提到了癌癥的問題,同時也提到了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也正在研究。 陳竺進一步指出,新農合雖然籌資水平是比較低的,但它是世界上覆蓋的人口最多的一個保障制度,覆蓋了8億多人。而且它的管理從一開始就是封閉運行的管理,這點得到財政部門的很多指點。也就是說新農合基金只能用于農民的看病就醫補償,不能夠用做其他任何用途。另外,還建立了公開透明的監管機制。 陳竺還表示,只有把基層的服務體系建設好了,才能夠使得農民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同時成本也才能夠進一步降低。所以,今年在農村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和公立醫院改革當中,我們突出了一個重點,就是要把縣鄉村三級衛生醫療網絡的龍頭,即縣醫院建設好。 “我們有一個測算,目前農民大概80%的病能夠解決在縣醫院,如果我們能夠做到90%的病,包括一部分比較疑難的大病也能夠解決在縣醫院,實現大病基本不出縣的話,那么新農合的效益就能夠發揮得更好。這樣一種制度安排要求衛生行政部門既要對衛生服務能力負責,又要對醫保基金的管理和效益最大化負責,我們認為這種制度是符合國情的制度。 ”陳竺解釋說。 陳竺坦言,新農合監管方面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管理能力不強,隊伍相對比較薄弱,信息化手段也還跟不上。所以,今年要從行政、審計、信息化三個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得群眾看病更加方便,使得群眾不僅能看得上病,而且能看得好病。 “我認為我們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條投入產出比高的、適合于我們國情的衛生保障和衛生服務的道路。”陳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