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9日下午14:30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衛生部部長陳竺,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將就“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王軍]第三,從投入結構看,各項重點改革得到了較好保障,特別是較好地體現了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的要求。對此,溫總理、李克強副總理都非常關心,一再要求我們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也就是說在投入方面是盡可能地給廣大人民群眾更多的、更好的實惠。我也講幾個小的概念:第一個小概念,向基本傾斜。我舉中央財政投入的例子來說,向保基本傾斜,加大醫療保障的投入力度,給新農合提標、給城市居民醫保提標,那就是保基本。中央財政花了多少錢呢?這三年花了2300億元,要占到中央財政整個醫療衛生支出的50%以上。第二個小概念,向基層傾斜。我剛才在回答這位女記者提問的時候,已經舉了一些例子,我再講一些總的概念。這幾年我們向農村和城市社區等基層傾斜,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件、軟件的建設,支持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取消藥品加成。中央財政一共投入三年將超過1100億元,占24%。第三個小概念,向建機制傾斜。建機制方面,我可以舉一個小例子,我們提出公共衛生要逐步均等化,為了建這個機制,我們對公共衛生的保障,人均15元,我們做到了區域上的均等、城鄉上的均等,都是15元,不管是城里人還是農村人,不管是東部人還是西部人,補助一律按照15塊錢的標準,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權益得到實施。在公共衛生方面我們花了900億元,占了20%。第四個小概念,我們向中西部傾斜。我們支持縮小地區間的醫療衛生服務的差距,這三年中央財政整個補助地方的資金,對中西部的補助將占到補助總額的80%以上。所以,是盡最大的可能向中西部來傾斜。
當然,醫改是全世界的難題。我們的醫改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績,隨著投入的加大、工作的推進,還將取得更大的成績,可是今后的困難也很多。我在財政部,我們謝部長很會分工,一頭讓我聯系稅政,是管收入,另一頭讓我們聯系財政的社保,還有一頭是聯系整個會計工作。我知道“十二五”期間,我們的任務是民生優先。但大家減稅的呼聲也很高,這就給我們怎么樣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怎么樣能夠服務大局又能夠保證重點,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們將和有關部門一道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貫徹落實民生優先的方針,支持醫改、服務醫改,使醫改工作能夠得到更深入、更扎實、更廣泛、更有效地推進,讓人民群眾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謝謝你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