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9日下午14:30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衛生部部長陳竺,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將就“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廣播網記者]我們知道推進醫改是需要明顯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一些財政較為困難的地區,現在反映壓力較大,為了推進醫改,中央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幫助他們切實解決困難、緩解壓力。請王軍副部長回答,謝謝。
[王軍]作為中央財政來講,這幾年我們千方百計的緩解基層財政,特別是困難縣的財政支出方面的壓力。我可以簡要地給你介紹我們所做的幾項工作,第一,我們加大了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力度,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力度反過來就減輕了這些困難縣的支出壓力。
第二,我們對基層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取消藥品加成,推進綜合醫療改革,也給予了一定的補助,我們叫“獎補政策”,來支持他們搞好改革,支持他們取消藥品加成,我們三年安排了120億元。
第三,我們調整了醫療衛生專項資金的分擔機制,以減輕中西部地區的財政支出壓力。大家知道,原來我們的新農合從50塊開始,個人拿10塊,中央財政拿20塊,地方各級財政拿20塊,也就是說,就財政分擔而言,原來是五五分擔的機制,從今年起我們對新增部分調整了分擔機制,對西部地區中央財政拿8、地方財政拿2,對于中部地區,中央財政拿6、地方財政拿4,單單就這一筆,就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投入141億元,這141億元下去以后,在今年的新農合和城市居民醫保的調標中,地方財政的壓力就會明顯減輕。
第四,除此之外,從去年開始中央財政還實施了一個政策,用通俗地話來說,給財政困難縣吃“低保”,規范地說法就是建立和完善縣級基本財力的保障機制。我們在測算的時候,就是要把這個縣能不能夠做到有財力保障基本需求,包括民生需求,包括醫改的資金需求,如果達不到這個最低的保障線,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要補到最低的保障線。像農村的低保戶低保補償一樣,要給補到最低保障線。去年中央財政拿了475億元,今年中央財政要拿775億元。
第五,中央財政這幾年還不斷加大對地方一般轉移支付的力度。一般轉移支付的力度加大了,也就意味著將要向財政困難縣進一步傾斜,具體的投入比例是,2009年比2008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了29.4%,2010年增長了17%,今年增長了18.5%。這筆錢下去,中央財政的一般轉移支付達到1萬億元以上,那就會有很多錢補助到困難縣的財政。
第六,我們還在整個工作要求、服務平臺、監督管理機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創新,也就是說要求各級財政都要提高認識,加大力度,想方設法保證醫改的推進。
最后我要強調的是,中央財政采取的種種措施來緩解、化解基層的財政困難、保障困難地區的醫改需要,這是應該的,而且還會進一步加大力度。同時,我也要說,那些困難地區的財政部門,包括衛生部門、發改部門、人保部門都在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在當地的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調整支出結構,不斷地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包括醫改在內的各項民生的支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