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日前發布,描繪了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格局。規劃不僅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就中醫藥發展單列一節,還在另外兩處提及中醫藥,解讀其內容,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日前發布,描繪了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格局。規劃不僅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就中醫藥發展單列一節,還在另外兩處提及中醫藥,解讀其內容,或可掂出中醫藥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分量,更能明晰中醫藥未來五年的新布局。 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共分六節,前五節分別是醫改的五項重點工作,第六節就中醫藥發展單獨列出,形成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5+1”格局,尤其意味深長。相對歷次五年規劃中醫藥從未單列的情形,“十二五”規劃的這一安排不僅彰顯中醫藥在國家大棋盤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體現了規劃中強調的“堅持中西醫并重”的理念。 而在“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專節中,多處新提法也都意有所指: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契合當前醫學模式和健康理念的轉變,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生保健需求;“重視民族醫藥發展”,有著保障少數民族地區醫療衛生公平、尊重各民族文化習俗的深意;“發展中醫藥教育,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和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直指當前中醫藥迅猛發展帶來的人才從“量”到“質”的嚴重不足問題;“加強中醫資源保護、研究開發和合理利用,推進質量認證和標準建設”,顯示解決中醫急速發展引致的中藥發展滯后“瓶頸”的決心;“醫療保障政策和基本藥物政策要鼓勵中醫藥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則意在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低成本優勢,探索走有中國特色的醫改之路。 在“醫療衛生重點工程”專欄,提出“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縣級醫院(含中醫院)服務能力,加強省級婦兒專科醫院、邊遠地區地市級綜合醫院、縣級中醫醫院建設”,表明在基層醫療衛生建設中,縣級中醫院被擺在了優先發展的位置,意在發揮縣級中醫院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農村中醫藥工作的龍頭作用。 第五十一章“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在“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中,專門提到“努力擴大文化、中醫藥、軟件和信息服務、商貿流通、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出口”。這在以往中醫藥在國內尚受質疑的年代,是不可想像的。然而,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有著中國文化深刻烙印和獨到療效的中醫藥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國家將中醫藥作為未來五年服務貿易的新興力量,正是看到了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強勁需求。 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提出支持澳門“加快發展休閑旅游、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港澳歷來是中國內地聯結海外的橋頭堡,具有中西文化交融、新興經濟較早萌發的歷史背景,規劃將中醫藥作為澳門發展新興產業的重點,更凸顯了中醫藥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光明前景。 承接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讀懂了“十二五”規劃中的中醫藥內容,我們對五年之后的中醫藥充滿期待。(王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