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2011年全國中醫藥學會秘書長工作會議暨201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勵頒獎大會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會上99項科研成果分獲學會科學技術一二三等獎,4人獲得李時珍醫藥創新獎,70部著作獲學術著作獎。衛" />
4月12日,2011年全國中醫藥學會秘書長工作會議暨201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勵頒獎大會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會上99項科研成果分獲學會科學技術一二三等獎,4人獲得李時珍醫藥創新獎,70部著作獲學術著作獎。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出席并就學會工作講話。 王國強肯定了學會取得的成績,指出做好學會工作,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迫切需要,是促進衛生與中醫藥事業改革與發展的迫切需要,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自主創新的迫切需要。 王國強要求,一要切實增強抓落實的意識,抓落實是對秘書長工作能力和執行力的重要檢驗。秘書長要準確判斷形勢,做好論證,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議以輔助決策。二要以知難而進、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抓落實。秘書長要敢于正視中醫藥發展中的矛盾與問題,迎難而上增強預見性,及早發現并同廣大會員一道千方百計地及時解決矛盾與問題。三要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抓落實,重心要放在基層一線,要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層群眾,掌握一手資料,不斷推進和深化各項工作的落實。四要建立機制、講求方法抓落實。要制定并實施好學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堅持重點突出,建立抓落實的責任制。 頒獎大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等的“脾癉相關理論研究及其應用”等10項科研成果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中醫藥大學劉銅華等的“中藥糖耐康干預糖耐量異常及胰島素抵抗研究”等39項科研成果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王順等的“透穴刺法治療中風后小腦性共濟失調臨床療效的研究與評價”等50項科研成果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其他獲得一等獎的項目有,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趙宏斌等單位和個人的《恒古骨傷愈合劑治療激素相關性股骨頭壞死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一一醫院賈丹兵等的《抗疲勞診治方法的基礎與應用研究》、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趙步長等的《“腦心同治”理論及腦心通膠囊治療中風胸痹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中國中醫科學院曹洪欣等單位和個人的《中醫古籍搶救、發掘與利用》、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周嘉琳等的《中藥配方顆粒的創制與產業化應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陸金根等的《拖線技術在難愈性竇瘺類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與發展》、北京中醫藥大學王慶國等單位和個人的《證候規范及四階三網的辨證體系》、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等單位和個人的《中醫特色體檢中體質辨識服務于公共衛生的應用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肖小河等的《基于熱力學思想的中藥寒熱藥性評價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偉、北京朕榮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璐林、中國人民解放軍210醫院黃世林、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張允嶺獲得李時珍醫藥創新獎。 《新安醫學精華叢書》等17部著作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一等獎,《〈素問〉全元起本研究與輯復》等25部著作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二等獎,《中醫古籍考據例要》等28部獲著作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三等獎。 本次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陜西盤龍制藥集團承辦。(記者馮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