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當代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和《中華中醫昆侖》編輯部,向出席今天發布會和捐贈儀式的各位領" />
尊敬的顧秀蓮副委員長、鄭萬通副主席、王國強部長,尊敬的中醫藥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尊敬的各位嘉賓: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當代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和《中華中醫昆侖》編輯部,向出席今天發布會和捐贈儀式的各位領導和各位嘉賓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大型傳記叢書《中華中醫昆侖》,從開始選題策劃到今天出版發行,歷時整整三年。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叢書是內容豐富、裝幀設計極具民族風格,繁體豎排,宣紙印刷,線裝古雅的典藏版。這部500余萬字、裝幀精美的鴻篇巨制的編撰出版,凝聚了太多人的厚望、關愛、支持和付出。可以說,它是集體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是眾人心血和汗水澆灌而結出的果實,是永遠值得我們珍惜的寶貴財富。 在這里,我要向為叢書出版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每一位參與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當代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是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同意,國家民政部批準成立的社會組織,這個組織從成立那天起,就確定它的宗旨是“響應國家關于大力發展我國中醫藥事業的號召,緊密團結和依靠我國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力量,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服務社會,造福人民,作出貢獻”。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彰顯我國中醫藥學的豐功偉績,當代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辦公室、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精誠合作,在全國范圍的中醫藥界、文學界邀請了100余位高水平的編審、總編審,聘請了170余位作者,組成了一支強有力的寫作和編審隊伍,為全國近現代百年來貢獻卓著、深受敬仰的150位中醫藥大師,編撰出版了這部大型傳記叢書。叢書以傳主姓名為卷名,生年為卷次,每卷3萬余字;采用評傳體裁,記載大師們的生平事跡、醫術專長、學術思想、傳承教育、醫風醫德、養生之道和他們對中醫藥事業的突出貢獻,使這些寶貴的醫學成就和精神財富得以發揚光大,千古流芳。 叢書取名《中華中醫昆侖》。昆侖山,以其挺拔雄偉、巍然屹立、綿延起伏、高聳入云的恢弘氣勢,被尊為“萬山之祖”。取《中華中醫昆侖》為書名,寓意中華中醫藥學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永不衰竭;寓意一代中醫藥大師們的豐功偉績、杰出貢獻和不朽勛業彪炳千史。 叢書入選傳主,從全國范圍推薦遴選,遍及中醫藥學界各個領域。有臨床家、理論家、藥學家、教育家、醫史文獻學家;有名師親授、世醫家教、學派傳人,院校畢業和自學成才者;有師徒并駕、父子齊名和伉儷聯袂者。他們學術造詣深厚、醫療技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學術地位崇高、科研成果豐碩、醫風醫德高尚、國內外影響較大,從醫學理論到臨床實踐,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近現代百余年來中華中醫藥界的杰出代表。 叢書的出版對于弘揚中華文化,振興中醫藥事業,造就中醫藥人才,普及中醫藥知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完成了為我國著名中醫藥大師大規模撰寫傳記的浩大工程;是一項搶救性的工作,因入選傳主大多已故去或年事已高,許多親歷、親見、親聞的資料日見散落,將之收集整理、編撰成書,功垂后世,利國利民;也是一項承前啟后的工作,總結傳主經驗,傳承中醫藥偉業,繼往開來,光耀世界醫學之林。這部醫文結合、富蘊歷史性、學術性、文學性和實用性的鴻篇巨制,對醫療、衛生、科研、教育各界及全世界關注中華中醫藥文化的人士,都有重要的參考和閱讀價值。對傳承中醫藥偉業、光大一代大師的醫學成就,弘揚一代大師的醫風醫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么浩大的工程之所以能夠順利完成,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始至終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及領導和社會各界熱心中醫藥事業發展人士的關懷和支持。 我們特別不能忘記的是,時年93歲高齡的萬里委員長,親筆為叢書題詞:“弘揚中醫”;顧秀蓮副委員長、熱地副委員長、鄭萬通副主席、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中國文聯胡振民書記、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柳斌杰署長、中國貿易促進會萬季飛會長、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長、廣東省宋海副省長等,都親自簽名擔任叢書的總顧問,并自始至終給予熱情的關懷和支持。 衛生部陳竺部長批示支持我們;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高度重視,多次給予我們鼓勵,提示我們:要精心組織、嚴格要求、打造精品、經得起歷史檢驗。這句話始終貫穿在我們三年多的工作當中,我們按他的要求執行了。國強部長還要主管部門指派專家幫我們終審把關,每篇稿子都是經過專家十遍、二十遍的修改和審讀,有一位專家看過225篇次,他們把所有的工作都推掉了,專心地為這套叢書辛勤審讀把關;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與夫人王曉民女士對叢書的出版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上海市委俞正聲書記批示上海市衛生局協助我們組稿,江蘇省梁保華書記、山東省姜異康書記、廣東省宋海副省長指示本省衛生部門配合我們的工作。有關省、市、自治區衛生廳、局、中醫局(處)也給予了大力幫助。 叢書從開始啟動到最后完成,先后得到了54位企業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今天我不可能把所有支持者一一介紹,我只舉幾例。像深圳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先生,自始至終給我們以大力支持;上海新綠復興城市開發公司董事長李功韜先生,在叢書啟動、一分錢都沒有的情況下,及時給予了資金支持,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困難。對我們有很深厚的感情,非常感動人的是:每逢過年過節,都給全體編輯部工作人員送一份節日禮物;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先生、總經理楊勛先生,今天他們出差了,沒有到會,派了代表王芙蓉女士出席會議。他們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預購叢書捐贈給全國各省級圖書館、中醫藥大學、中醫醫院;深圳冠欣礦業集團董事長梅偉先生預購叢書捐贈給孔子學院,在國外傳播中醫藥文化;中國美旗控股集團戰略決策委員會主席謝秉臻先生預購叢書捐贈給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傳播中醫藥文化;中金中融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何偉誠及國苑資產咨詢公司董事長苑為先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他們的慷慨支持,是叢書順利出版的重要條件,我們將永遠銘記不忘。 叢書的170多位作者來自全國四面八方,他們滿懷深情、辛勤筆耕,不計報酬、不講條件,廣泛收集、閱讀資料,寫一篇稿子,大約要查閱30-50萬字的資料,從中提煉出精華的部分3萬字,是非常辛苦的。還有,在審稿過程中,他們認真聽取專家的審改意見,不厭其煩、字斟句酌的修改,有的稿件修改多達一二十遍,有的甚至推倒重來,他們毫無怨言,以自己的辛苦,把稿子打造成功,得到好評。在這170多位作者中,年齡最高的是81歲的張紹重教授,他是寫《蕭龍友》卷的作者,《蕭龍友》卷一稿最初就寫得很好,但為了符合統一的體例,曾幾次推翻重寫,最后確定《蕭龍友》卷為本套叢書唯一的一篇半文言文寫法,由張紹重教授完成;叢書的150位傳主或本人或親屬、弟子熱情支持,給予密切配合;數百名專家、學者、專業人士全程親臨指導,隨叫隨到,有求必應;我們的100多位高水平的編審、總編審嚴格把關,一絲不茍,盡心竭力,精工細琢。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從社長、總編到編輯室主任、責任編輯,高度重視、密切配合、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圓滿完成了編審出版任務,這套叢書在出版社要經過四五道工序、四五遍的審改,最后打造成功;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同學們利用課余或者晚上時間參與書稿的校對;蕭山古籍印務有限公司與我們默契配合,印制水平和質量堪稱一流。還有編輯部這個團隊,最初只有七個人,后來發展到十一個人。這支小隊伍克服了人力不足、沒有經驗、沒有資料、沒有經費等重重困難,憑著一顆要為中醫藥事業做點好事、為一代杰出中醫藥大師做件好事的心,經過多方做工作,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形成了一個以專家、學者為核心的、特別能戰斗的一支500多人的團隊。從我們開始籌劃、規劃,落實150名大師名單,到稿件審改,這500多人的參與,是我們一個很龐大的編寫隊伍。我們依靠這支力量,義無反顧地拼搏了三年。可以說,這套叢書所以能順利地出版,集中了他們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回顧三年的艱苦歷程,可以欣慰的是,我們成功了,依靠著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成功了。回顧一下我們能夠堅持下來并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條是來源于這個隊伍有強烈的事業心和使命感,有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還有一條,是社會各方面給予的鼓勵和支持。整整三年,我們這個團隊,不僅完成了一部鴻篇巨著,更重要的是,收獲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自始至終保持著一種目標明確,執著追求,堅持不懈,一絲不茍,嚴謹細致,全力以赴,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堅忍不拔,不計得失,不求回報,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虛心好學,孜孜不倦,博采眾長,團結友愛,愛崗敬業,務實高效的精神。我們這支500多人的大隊伍和編輯部這支小隊伍,在這種精神的推動下,在拼搏奮斗的實踐中,磨練了意志,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干,鍛煉了隊伍,積累了經驗。 今天,我們在歡慶成功的時刻,永遠要銘記支持和幫助過我們的人,永遠記住所有參與叢書編撰的人所作的貢獻,在此向他們表示最誠摯、最衷心的感謝! 今后,我們一定會在出版《中華中醫昆侖》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作出新的貢獻。可能是一點點的貢獻,我們也要做下去。 再次對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 謝謝大家!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