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深刻把握中醫藥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扎實推進中醫藥學術進步,發展繁榮中醫藥文化,著力推動和實現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 中" />
1月10日,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深刻把握中醫藥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扎實推進中醫藥學術進步,發展繁榮中醫藥文化,著力推動和實現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 中醫藥發展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醫藥衛生發展大局 王國強指出,中醫藥改革發展,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國家醫藥衛生改革發展大局。目前,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更多的需求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將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作為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中醫藥對于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機會、拉動居民醫療養生保健等健康消費、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創收、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等具有獨特作用。在醫改中充分利用中醫藥資源,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充分彰顯中醫藥優勢,有利于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有利于開辟一條供得起、重預防、可持續的中國特色醫藥衛生發展道路。 要充分認識經濟社會大環境和衛生改革發展變化的新形勢,緊緊抓住機遇,深刻理解新形勢下中醫藥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牢牢把握滿足人民群眾中醫藥服務需求這一根本目的,牢牢把握發展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這一堅實基礎,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牢牢把握“六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這一戰略格局,著力推動和實現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 把加快推進中醫藥學術發展,作為政策扶持和事業發展的戰略重點 王國強指出,要應對挑戰,有所作為,加快推進中醫藥學術發展。他認為中醫藥學術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從外部環境看,各級政府的重視,良好的政策環境,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迫切期待和對中醫藥學術發展的更高要求,以及國際社會對傳統醫藥的新認識和對我國中醫藥的原創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威脅,都對我國的中醫藥發展形成了“倒逼態勢”。 從自身發展看,中醫藥學原創思維的內涵挖掘、全面繼承不夠,技術方法創新不夠;中醫藥發展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創新中遵循中醫藥原創思維、把握中醫藥本質特征還不夠;適合中醫藥特點的研究和評價方法及其標準規范體系還未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中醫藥自主創新體系尚未形成。中醫藥學所認識的生命與疾病的復雜現象、用傳統概念表達的科學內涵等還難以被現代社會普遍理解和接受。 加快推進中醫藥學術發展,首先要理清思路,準確把握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制約因素,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明確目標任務。其次要堅持繼承創新,始終把中醫藥學的原創思維作為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的前提,取得成果、形成優勢。第三要注重實效,努力爭取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中藥研究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和重點突破。第四要創新機制,圍繞中醫藥學術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和群眾的健康需求,凝練大項目,搭建大平臺,實現大聯合。第五要加強轉化,將學術發展的成果,轉化為有療效可應用的技術、產品、方法、方案或指南,并應用到實踐中去,服務于廣大民眾。 從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大局和中醫藥事業發展全局,把握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王國強強調要抓住機遇,傳承創新,著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他說,當前,中醫藥文化發展繁榮帶來了難得的戰略機遇,要從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大局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全局,來認識和把握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加快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一要準確把握中醫藥文化發展的自身規律,深刻理解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實質,深入研討中醫藥核心價值理念,構建中醫藥核心價值體系;二要加強中醫藥文化發展戰略研究,探索建立中醫藥文化傳承、保護、發揚的體制機制;三要全面傳承中醫藥文化精神,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價值,推動中醫藥文化豐厚資源的開發利用;四要加強中醫藥文化的宣傳普及,構建富有中醫藥文化元素的我國健康文化,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養;五要統籌好關系,使文化成為中醫藥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為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貢獻。(記者黃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