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2012年中醫藥十大新聞評選揭曉。評選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辦公室和中國中醫藥報社共同主辦,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2012年中醫藥十大新聞是由中醫藥和新聞單位專家組成的評委會,以“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原則,按照“被多家媒體報道、新聞性較強、社會廣泛關注且影響較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的標準,經推薦、初評、終評等程序評出。中醫藥“十二五”規劃頒布實施、中醫藥服務貿易納入國家貿易發展戰略、“養熊取膽”和“打通任督二脈”話題引發社會關注等入選。
2012年中醫藥十大新聞分別是:
1.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頒布實施,重大項目扎實推進。
5月,該《規劃》頒布實施。《規劃》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注重與深化醫改緊密結合,堅持中醫藥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提出到2015年,建立起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中醫藥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規劃》確定的各項重點任務和項目正在扎實推進。
2.中醫藥積極參與醫改,國家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9月,作為深化醫改“強基層”的重點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總后衛生部聯合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出到2015年,力爭使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本建立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各地相繼出臺措施并啟動。
3.中醫藥服務貿易納入國家貿易發展戰略。
4月,商務部、外交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4部門發布實施《關于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建立起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中醫藥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和國際營銷體系,標志著中醫藥服務貿易納入國家貿易發展戰略。
5月,首屆服務貿易“京交會”上成功舉辦中醫藥專題活動,溫家寶、李克強等中央領導參觀中醫藥展區。
4.《藏醫藥大典》、《中國軍事本草》出版發行。
《藏醫藥大典》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的藏醫藥文獻編纂工程。全書60卷,共6000萬字,收錄了638部藏醫藥經典古籍和近現代代表性論著,跨越2900多年歷史,是對藏醫藥學理論實踐和歷史成就的一次全面系統的集成。大典歷經20余年時間,先后有近千名專家學者參與。
《中國軍事本草》是我國首部軍事中藥本草專著。收錄藥用植物530種、單驗方800多個、照片2000張,涵蓋軍事醫學各種戰創傷及疾病,基本摸清了全國可用于軍事目的的主要中草藥種類及分布和軍事敏感地區或軍事管理地區控制區域內的藥用動物、植物及其相關生態地理環境。該書融合了祖國傳統醫學與現代軍事藥學,是世界傳統醫藥領域的一個重要創舉。
5.《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
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中醫藥標準工作會,成立了中醫藥標準化管理協調、專家技術和國際咨詢委員會,發布了《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明確了中醫藥標準化工作在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對引領和支撐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首批64家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確定。
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首批64家全國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旨在挖掘整理的基礎上,培育一批特色優勢明顯、學術影響較大、臨床療效顯著、傳承梯隊完備、輻射功能較強、資源橫向整合的中醫學術流派傳承群體,對推動中醫藥繼承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7.中藥首次以藥品進入歐洲市場。
成都地奧制藥集團公司研制生產的地奧心血康膠囊,以荷蘭為突破口成功獲準在歐盟國家注冊上市,實現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療性藥品進入發達國家主流市場“零的突破”,成為歐盟成員國以外獲得市場準入的第一個植物藥,意味著中藥國際化又邁出重要一步。
8.“養熊取膽”、“打通任督二脈”兩中醫藥話題引發社會關注。
年初,養熊企業歸真堂謀求上市的話題,引發“活熊取膽”與野生動物保護的爭論,也折射出中藥發展如何處理好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保護和中藥原料利用之間關系的問題。
5月,甘肅省衛生廳網站掛出“甘肅省醫務人員練真氣,40余人打通任督二脈”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和爭議。爭議顯示一些人對氣功的認識源于武俠小說,而對什么是本屬于中醫的氣功知之甚少,提示中醫藥科普有待進一步加強。
9.首批15種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向公眾推薦。
針對近年來中醫藥科普圖書市場良莠不齊的狀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展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推薦活動,最終評出《國學養生叢書》、《針灸圖說》等15種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并向公眾推薦。此舉旨在保障公眾獲得科學的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對引導中醫藥科普圖書市場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繁榮中醫藥文化有重要意義。
10.中醫藥應急救治體系初步形成,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提升。
1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中醫藥應急工作會議,成立突發公共事件中醫藥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和突發公共事件中醫藥應急專家委員會,明確了目標任務。中醫藥在參與抗擊非典、汶川和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害救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建設提速,中醫藥應急救治體系初步形成,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