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時關于中醫藥發展的講話,足令中醫藥人備感鼓舞。其中提出的“促進中西醫結合”,更為堅持“中西醫并重”這一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的基本方針增加了厚重的砝碼。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藥工作。上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就號召“西學中”,倡導中西醫結合。從1982年憲法明確“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到1985年中央書記處在《關于衛生工作的決定》中指出“把中醫和西醫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將“中西醫并重”作為我國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之一,再到2009年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都明確了黨和政府堅持中西醫并重的決心。
回首歷史,“中西醫并重”作為我國衛生工作的一項基本方針,一直指導著中醫和西醫享有同等發展的權利,保障了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也促進中西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維護了群眾健康權益,推動了我國醫學的躍升,成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
比如,今年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中,中西醫專家聯合發布防控方案、中醫藥參與降低了病人死亡率,就為“中西醫并重”方針做了生動的注解,也贏得了如陳馮富珍所說的“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堅持中西醫并重”,更是當下醫改一項基本的指導思想。在深化醫改進程中,國家屢次下發的醫改文件里,這句話一再被重申和堅持。作為我國獨具特色優勢的醫藥衛生資源,中醫藥立足特有國情,植根于人民群眾,在習近平所說“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中做出了獨到的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堅定“堅持中西醫并重”,才能有效做好“中西醫結合”。習近平此番提出“促進中西醫結合”,意味深長。當前,中醫藥事業在國家扶持下、民眾需求中日益壯大,迅猛發展,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每位中醫藥人自應在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指導下自立、自信、自強,把祖先留下來的寶貴遺產繼承好、發揚好,為維護國民健康、造福人類做出貢獻。(吳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