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23日,第十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京召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在大會開幕式講話指出,要通過謀劃政策引導機制設置和組織推動,做好頂層設計、建立戰略聯合體和推動制度創新,促進中醫藥科技創新。
王國強說,絡病學是新時期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的典型代表。做好中醫藥科技創新工作,要在堅持中醫理論指導、保持中醫藥特色優勢、弘揚中醫藥文化前提下,進一步謀劃政策引導機制的設置和組織的推動。一是加強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以需求為導向,立足于科技服務民生健康,制訂具有前瞻性、可操作、可持續的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部署和組織實施協同創新項目,集中優勢力量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推動中醫藥學術進步,改善民生,促進健康,壯大產業;二是打破壁壘,創建戰略聯合體。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及金融機構之間開展深度合作,推動建立各類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以及區域特色產業創新集群,把市場拉動和企業驅動機制協調起來。推動建立中醫藥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臺,促進中藥企業把依靠科技進步作為企業發展內在動力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市場競爭力的根本出路;三是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制度創新。要研究制訂促進跨領域、跨產業、跨學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相關配套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和各項政策優惠,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開放共享的運行服務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中醫藥科技人才流動機制,通過一系列制度引導,不斷倡導推動和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朝向高效、集約方向進行優化配置的組合,為實現協同創新提供資源保障。
近年來,中醫絡病學通過系統構建絡病證治和脈絡學說,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吳以嶺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先后主持了兩個國家973計劃項目和30余項國家級課題。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設立相應的專業委員會,20多個省份建立絡病專業委員會,國內40多所高校開設中醫絡病學課程,新加坡、美國等國外醫學院校開設“絡病學”英文課程,歐洲絡病學會即將成立。
本屆大會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國醫師學會、中國農村衛生協會聯合主辦。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300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及鐘南山、陳灝珠、陳可冀、張伯禮、陳凱先等20位兩院院士參加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