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醫藥報特派記者吳瀟湘發自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 />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醫藥報特派記者吳瀟湘發自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獲獎證書,并鞠躬致意。這一刻,自豪之感在所有華人心中油然升起。 “這是中國人的光榮。”中國駐瑞典大使陳育明告訴記者,這證明了中醫藥正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了解、認可,中國數千年的傳統醫學和文化必將更多地造福人類。 當晚,屠呦呦身著寓意紫氣東來的紫色裙裝,諾獎周期間,來自東方的中醫藥也同樣廣受關注。 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克勞斯·約蘭·約斯騰松教授表示,“屠呦呦能獲得諾貝爾獎我很高興。雖未見過她本人,但我了解她的研究成果,以及她如何受中醫典籍啟發,為世界帶來青蒿素。” “在西方世界我們已經低估了大自然和環境的價值。而她的獲獎恰恰證明了我們確實需要大自然和環境,也為了我們的健康。”從事環境研究的瑞典耶維大學教授尼爾斯·略勒豪姆認為,屠呦呦的獲獎證明了大自然的價值。 自工業革命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健康、自然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中醫藥包含的天人合一、整體觀等理念,正契合了人類追求生命健康的目標。 “這項研究獲諾獎反映了中醫藥的實力,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在世界平臺推廣中醫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告訴記者,現在國際交流合作的條件越來越好,在人類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中醫藥的優勢將一展所長。尤其是中醫辨證論治、治未病干預健康等方面,大有可為。 如屠呦呦所言,凡是過去,皆為序曲,如今,她更關心的是青蒿素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如耐藥性、研發前景等。參加典禮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表示,屠呦呦所開拓的這條路,希望年輕人能跟上。諾獎對于中醫藥來說,空前而不絕后,路已開拓,會越走越寬。欣聞國務院常委會通過《中醫藥法(草案)》,希望該法盡快通過審議,盡早批準頒布,指導中醫藥健康發展,涌現出更多新成果。 “她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獲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科學家,這只是一個開始,我相信以后還會有更多中國科學家獲獎。”屠呦呦獲獎推薦人之一、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蘇新專表示,屠呦呦的研究從中醫典籍中獲得啟發,中醫藥是值得繼續挖掘的寶庫。